一建证书挂靠行情还会不会继续下滑?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从业者心里都有答案:大概率还会跌。而且不仅是一建,几乎所有工程类证书都在贬值。原因很简单——建筑行业整体低迷,项目锐减,企业自然压缩成本,对证书的需求随之大幅萎缩。
过去一些企业还舍得花钱“养人”,为了投标配齐团队,现在多数转向低成本策略——只给证书费,平时不用你,人到现场打个卡就行。尤其在江浙沪这一带,这种“挂靠+出场”的组合已是常态。并不是说这种操作是骗局,而是中标率低得惊人,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形式上做做样子。企业老板看得最清楚,资金紧张、项目不稳,就只能节流。
因此,虽然企业和中介仍在鼓吹行情,但从业者心里也有数:现在能把证书挂靠费谈高点就是胜利,至于“喝茶费”?早不是常态了。
今早群里有人说,一建房建、市政、机电三个专业的价格已经跌到年薪4.5万。这话刚一出口,立马就有人反驳,说三月份他才挂了机电也是4.5万。但问题是——三月和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行情了。
当时水利还可以挂靠到6万,房建还能有2万+,现在这些挂靠价格几乎全线下探,不少证书挂靠行情跌到“爹妈都不认”的地步。许多人还习惯参考过去价格,有点“锚定效应”,但市场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证书挂靠市场本质是个周期性的产物,有政策刺激时会短暂拉升,但整体来看仍然受经济环境和行业供需结构影响最大。
从中长期(比如五年)来看,虽然建筑行业增速放缓,但体量还在,项目仍在运行,企业还是需要资质。只要有资质要求,就离不开注册建造师,这就决定了证书市场的“刚需”性质。
但问题在于供给。受失业、降薪、转行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卷”一建。客观说,一建考试并不算难,门槛低,考试科目固定、资料充足,只要努力和方法得当,通过率并不低。这就导致证书总量年年上涨,供给的“水龙头”越开越大。
所以证书挂靠价格逐年走低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只是快慢不同而已。尤其是房建、市政、水利、机电、公路这五个大热门专业,竞争已经接近“饱和溢出”,价格内卷严重。
至于矿业、铁路、港航这些冷门专业,暂时还能维持点价格红利,未来1-2年内可能还有点空间,但说“辉煌回归”就不现实了。就算能拿到10+万一年,都算不错了。
很多人之所以难受,是因为预期太高。很多烦恼并不是现实造成的,而是自己对行情的幻想落了空。行情差,不代表你不努力;市场冷,也不是你一个人能改变的。就像有人说的,“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但结果不尽人意”,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现实残酷。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拼情怀、拼承诺的时代了。如果没有一点“精神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多人真的扛不住。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随时换赛道,有些人已经在职业中期,不能轻易转行,只能硬撑着,边走边找出路。
前几天,杭州有个中年男人在高铁进站前跳轨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其实就说明了一点:大家真的太苦了。但生命很脆弱,什么困难终归会过去,只要人还活着,总能熬出头。
很多人问,现在证书价格这么低了,还要不要考一建?该增什么专业?我的建议是:看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定位。
想搭配好项目、比较通用的,可以选择机电专业
想挂靠价格稍高一些的,可以考虑港航、矿业、铁路
想快速入门、备考轻松一点的,就选房建
想要性价比高一些、挂靠机会多的,水利算是一个中庸选择
但要注意的是:明年准备考水利、机电、矿业、铁路这四个专业的人已经非常多了,竞争会更加激烈,行情也大概率继续下探。证书越来越多,挂靠行情越来越透明,这是大趋势,谁也挡不住。
要真正扭转价格下跌的局面,必须从供给端下手:
报名审核要严,不能再搞“承诺制”走过场。现在很多人钻空子,考后只是抽查,结果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也顺利拿证,直接抢走了行业从业者的饭碗。
严格查挂靠,特别是社保不唯一的情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人证分离”,挂靠市场永远是灰色地带。
当然,这样做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如果查得太严,会导致一批中小企业无法维持,甚至直接倒闭。这个行业本身就处于淘汰期,越往后,越是“胜者为王”。
现在的一建证书市场就是这样,竞争激烈,价格下行,挂靠不稳,红利期已过。但无论行情如何,总有人能熬得住。
你要做的不是焦虑,而是:
看清趋势
明确目标
稳扎稳打
该考的考,该学的学
能挂就挂,挂不到也不内耗
人不能把希望全押在一个证书上,手里有牌就好好用,没有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你还在前行,行业总会有机会等你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