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行业,证书行情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不管是职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兼职挂靠的收益,都涉及到行业发展、市场秩序以及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然而,如今工程行业整体下行,证书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展望2025年,证书挂靠行情将会怎样?有三件事原本应该在2024年完成,但却拖延到了2025年,这些未决的行业变革,将直接影响未来证书的市场需求与价值。
1,证书挂靠的严查,从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住建部与人社部联合展开了挂证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各省份也相继发布了一大批涉嫌挂证的名单。通过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缴存等方式进行信息比对,严厉打击那些没有真实任职、仅仅凭证书挂靠企业的现象。挂靠证书的行为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证书价格的关键因素,许多挂证者本职工作收入稳定,证书挂靠只是额外收入,往往抱着“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市场价格不断走低,严重拉低了证书的价值。原本这次专项治理行动预计在2024年底结束,但至今仍未公布实质性的处理结果,各省份虽然发布了涉嫌挂证的名单,但尚未有具体的处理方案,仍在观望状态。因此,2025年初,市场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持证人员仍在忐忑不安地等待政策的最终落实。
2,企业资质延期的问题,这一过程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拖延。本应在2024年到期的企业资质,因多次调整,最终顺延到了2025年6月。原本的资质延续申报窗口提前3个月开放,后来进一步调整为提前6个月,以便给企业提供更充足的申报时间。然而,针对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工信部三部委的资质延续要求,许多企业依然感到吃力,不仅需要提供业绩证明,2025年1月7日更是增加了“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作为审核材料,包括社保缴费发票、银行转账凭证、完税证明等。但仅仅过了一周,该项材料要求就被删除,显示出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与此同时,江苏省有十几万家企业资质仍然在延续申请中,所谓的“一延五”方案让很多企业在春节期间都未能休息,甚至出现了“满8满2”放宽到“满8满1”仍然找不到合适技术负责人的情况。这反映出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资质的延续申请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资质动态核查的推进同样影响深远。2023年9月份,国家下发了资质审批管理文件,但响应的省份寥寥无几,最初仅有浙江、北京、山西、河南、广西五个省区执行,到了2024年3月才新增了河北、上海两地。新文件的下发,意味着原本由15个省份试点负责的审批权限,已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统一由住建部实施,同时对企业申请一级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注册人数、项目业绩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控。到了2024年11月,资质动态核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规定聘用一年内变更注册两次及以上的职业资格人员的企业,将成为重点核查对象。新疆率先行动,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组织下,对企业资质进行了动态核查,首批共涉及1338项企业资质,其中608项被判定为不合格,主要问题集中在注册建造师配备不达标,包括注册建造师总人数不齐全、社保缴纳人数不符合要求、专业类别不足等。如果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未来江苏、广东、四川这些建筑强省如果严格开展资质动态核查,恐怕会有更多建筑公司因人员不足而被注销。
总体来看,2025年的证书行情仍处于动荡之中,证书挂靠严查持续进行,资质延期成为刚需,资质动态核查稳步推进。对于企业而言,仍然迫切需要合格的持证人才来满足资质审核要求,因此市场对证书的需求依旧存在。但另一方面,法规的日益严格使得挂证行为逐渐隐蔽化,从前明目张胆的挂靠模式将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合规的“认证合一”趋势,即持证者与实际岗位匹配,避免单纯挂证行为。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证书数量不断增加,而项目数量却相对减少,进一步导致证书从过去的稀缺资源,逐步变成市场上较为普及的存在。未来,证书市场将迎来更加规范化的时代,只有真正具备专业能力、能够实际参与项目的人才,才能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