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2025资质延续新规?附详细避坑指南
更新时间:2025-04-08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6578         
标签: 资质延续

资质延续


近期,河南省住建厅发布的资质延续新政策引发广泛关注。这次调整不只是细节优化,而是一次对建筑企业资质管理逻辑的“根本性重塑”。新规明确,自2025年起,资质将执行5年一延的周期,虽不再考核工程业绩,但对人员合规的要求却大幅提高,尤其是“社保匹配”和“人员年龄”成为审核重点。

 

好消息是,企业在申请资质延续时将不再被业绩指标卡住。5年有效期内无需提供项目业绩材料,减轻了企业凑业绩的压力。然而,坏消息是,企业的人才结构、社保合规、年龄核查将成为被系统直接筛查的关键。如果人员不合格,延续申请将被拒,严重的还可能被拉入黑名单。

 

第一大红线就是社保问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注册建造师,必须与企业保持100%的社保匹配,系统会自动校验申报单位与社保缴纳单位是否一致。凡是挂靠、兼职、社保代缴,一律不认可。更关键的是,退休人员将彻底被排除出有效申报范围,不能用于新办、增项、延续资质申报。如果公司仍在使用返聘的退休“老师傅”担任关键岗位,必须立即更换。

 

第二项严格要求是年龄。从系统审核标准来看,只要申报人员年龄超过60岁(哪怕多一天),就会被自动认定为无效人员。这意味着企业在筛选申报人员时,不仅要看职称和资格证,还要严格把握年龄上限。

 

虽然部分岗位如技术工人和职称人员在申报中采用承诺制,但住建部门强调:承诺不等于豁免。一旦被查出造假,将进入行业黑名单,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资质,后果严重。

 

与此同时,资质标准本身也经历了结构性重组。原来的二级资质标准,被调整为“资产与负责人仍按二级要求,其他指标按三级放宽”,也就是业内说的“二级的壳,三级的心”。比如申请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仍需具备4000万以上净资产、配备8年以上经验的技术负责人,具备高级职称或一级建造师资质,且该负责人必须提供两项真实有效的业绩。而建造师人数和中级工等其他指标,则按原三级要求设置。

 

对于2024年1月1日后主动放弃或注销资质的企业,2025年6月30日前仍可申请“补充延续”,也就是说,还有最后一次机会进行整改申报。一旦过期未操作,将被视为彻底放弃资质,无法再恢复。整改的重点是人员清查、社保匹配、技术负责人业绩材料补全,建议企业现在就开始准备,不要等临时抱佛脚。

 

值得注意的是,劳务资质也发生了重大转型。审批制已全面转为备案制,工种划分被取消,钢筋工、模板工等细分类目不再区分,只要备案到位就能上岗施工。这一变化表面上简化了流程,实则提高了监管要求。2023年底前企业可申请新版资质,2024年底前必须完成备案制换证,否则旧证书将自动失效。

 

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已因忽视这些新规而吃了亏。比如某公司用退休高工担任技术负责人,结果资质延续被直接驳回;某企业建造师的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系统自动识别为无效;还有公司试图虚构业绩,结果不仅资质延续失败,还被列入黑名单,3年内无法再次申请。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现在就必须行动。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立刻开展人员社保自查,确保所有申报人员的社保与注册单位一致,至少连续缴满三个月;二是筛查员工年龄,将即将满60岁的人员从资质申报名单中替换掉;三是准备好关键岗位人员的业绩支撑材料,尤其是技术负责人的合同、验收报告等原始资料,确保一查就能提供。

 

此外,企业要密切关注各地住建厅发布的平台填报要求。比如贵州企业需通过“建筑施工劳务系统”进行申报,其他地区也有各自申报系统和时限安排,一定要及时登陆查阅,以免因技术延迟错过截止时间。

 

最后提醒所有建筑企业负责人:资质不是纸上文件,而是企业的根基。此次新政不是短期过渡,而是未来5—10年的管理新模式。如果企业在2025年仍以旧思维对待资质,极有可能直接被市场淘汰。提前应对、合规整改,不仅是风险规避,更是一次重塑企业基础能力的契机。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