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水平
在设计阶段,应提高设计的标准化水平,提高尺寸规格一致的预制构件的预制率,以实现批量化生产和运输。具体来说,设计人员应以方便批量化生产为原则,根据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进行构件设计,在不影响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构件的形状尺寸。同时应该加强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培养,提高设计人员专业化水平,根据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设计标准,促进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工作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2、装配施工的生产环节进行优化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智能化机械装备,以达到批量生产的目的,并防止因机械停工、空缺等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其次,要重视对生产技术人才的专业培训,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训,做好相应的管理。如果在制造中,管理者可以着重于零件的脱模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以避免零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设备、工作面的布置进行了优化,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设计。预制件的制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制造的设备和工作区域的布局都是不合理的,这势必会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并导致资源的浪费。采用计算机对制造设备布置的最优方案进行求解,从而达到减少零件制造费用的目的。
3、加强装配式建筑运输管理
在运输过程中,应该首先对运输计划进行优化。在组件运输前,合理的运输计划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在编制方案之前,必须掌握各构件的特性,以便进行装配和布置,科学地设计各构件间的间距。同时,要结合交通状况和施工进度,制定出一条合理的运输线路,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其次,要强化交通管理。在运送时,必须严格遵守事先的运输计划。要实现车辆的合理调配,按施工场地的使用次序,进行零部件的摆放。比如第一次装配的零件应该放在汽车的最外面或者最上面,并且要有相应的编号,这样才能保证运输的顺畅。
4、提高装配式建筑工作效率与质量
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做到科学的管理,并对施工的程序进行合理的规划。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进度进行,并对预制件的吊装方法进行规范,并对构件的吊装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其次,加强建筑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工地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施工现场员工的素质,既能减少工程造价,又能促进建筑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运用 BIM、 GIS、3D打印等先进技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如果在前期利用 BIM+ GIS技术对土方进行模拟,以降低土方的数量,从而对后期的土方运输车辆、人员等进行准确的估算,从而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此外,利用无人机对工地进行空中测量,对测量资料进行加工,构建一个真实的三维 GIS点云模型,并将其引入 BIM三维工程规划软件,模拟调整临时设施的布局,根据施工进度表,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进场时间,以节省工期和费用。
5、强化宏观管理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监管力度。首先,对预制件的增值税征收比一般的建材要高得多。要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合理的调节和管理,对增值税的税率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政府要加强标准化改革,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行、政府和市场共同治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现有的产品规范普遍不能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缺乏协作和规范,比如管道协调接口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整和管理。
上一篇: 建筑资质第3次延期的本质原因找到了!
下一篇: 如何让人才了解猎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