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安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严格业绩认定标准,重点打击资质申报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并强化资质动态核查机制。这意味着,未来建筑业企业在申报资质时,技术负责人的业绩真实性与匹配度将成为核心考察点。
在新规背景下,监管部门不仅要看业绩材料是否齐全,更要核实个人经历与项目实施时间是否完全对应。简单来说,任何脱节、错位或虚假填报的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业绩无效,进而影响企业的资质申报与维护。
对于建造师而言,这一变化反而带来了独特优势。原因在于:
1)建造师的注册信息全部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俗称“四库一平台”)留有电子备案,过往任职经历和项目记录都有迹可循,更容易被监管部门认可。
2)建造师原本就具备项目管理的法定资质,其申报的项目经理业绩与技术负责人岗位高度匹配,不存在“名不副实”的尴尬。
相比之下,如果以工程师或高工的身份担任技术负责人,则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来支撑其业绩。例如,必须说明其在项目中确实承担了技术管理职责,同时任职时间要与项目施工周期吻合,否则很可能被判定为无效业绩。
新规最严格的地方,在于强调时间维度的完全一致。举例来说:
如果某项目的施工期是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而建造师的注册信息显示其2023年3月才调入该项目承建公司,那么这一业绩就会因“注册时间覆盖不完整”而被否决。
这说明,无论是以建造师身份还是以工程师身份担任技术负责人,项目实施期与注册/任职期必须完整覆盖,任何“空档”都可能让业绩失效。
面对越来越严格的业绩核查,建造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因为细节问题导致业绩被否。主要有三方面:
1)注册与项目公司一致
确保注册所在企业就是项目承建单位,避免出现“人在这家公司干活,证书却挂在另一家公司”的情况。否则,即便项目经验真实,也难以获得认定。
2)核对四库一平台信息
定期登录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检查注册信息、项目信息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如果发现资料有误,要尽快与企业或主管部门沟通更正,避免因信息差错影响资质申报。
3)妥善处理工作交接
在换工作时,应注意社保与注册关系的同步转移。如果因为手续滞后,导致注册信息与实际任职情况存在时间差,可能直接影响到业绩认定的完整性。
从更大层面来看,这次六安市住建局出台的新规,并非个例,而是全国建筑行业整体趋严的缩影。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业绩造假、挂证乱象将被逐步清理,真正有资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挑选技术负责人时,更倾向于选择拥有建造师证书、且业绩真实可查的人才。对于个人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完善自身资质,确保业绩真实、材料齐全,才能在行业规范化的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上一篇: 一建挂证最大的风险:不是监管,而是身边人
下一篇: 山东职称评审新规:申报难度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