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建筑企业资质申报必看用人指南
更新时间:2025-08-14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215         

建筑企业资质申报


建筑企业资质申报过程中,企业主要人员的组成与资格一直是核心考核指标。根据住建部最新标准,企业主要人员包括四类:注册执业人员、技术职称人员(含技术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工人。这些人员不仅要在企业实际工作,还需满足明确条件:年龄不得超过 60周岁,且企业必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过去,建筑行业存在普遍的“挂证”现象。许多从业者考取建造师、造价师等职业证书,并不实际从事相关工作,而是将证书租给企业,收取挂靠费用。企业通过租用这些证书,应付资质审核或投标要求,从而节省招聘成本。这种模式曾经形成了一种行业默契:证书持有人轻松获益,企业也能满足资质与投标的硬性要求。表面上看,双方都“占便宜”,但实质上存在合规风险和道德隐患。

 

随着社保新规的实施,这一模式彻底受到冲击。根据2025年最新司法解释,任何“不缴纳社会保险”的约定均属无效。无论员工自愿放弃,还是与企业协商一致,企业都必须依法缴纳社保,否则不仅需补缴,还可能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此外,全国社保系统已实现联网,并与注册、税务信息系统互通,社保、注册、税务三方数据交叉核对,企业挂靠行为很容易被查出。一旦发现证书挂靠或社保不符的情况,企业将面临罚款、资质降级甚至吊销资质的严重处罚。

 

因此,企业传统的“租证应付资质”方式已经行不通。面对新规,企业在资质申报和维持中,必须采取全新的用人策略:

1真实招聘、合规缴纳社保。企业必须建立稳定的专业团队,确保人员结构符合资质标准要求,同时社保关系与实际工作单位一致。

2优化人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安排不同岗位人员的年龄和职称,确保注册执业人员、技术负责人及技术工人等四类人员比例符合资质标准。

3严格避免挂证行为。企业主要人员不得在两家及以上企业受聘或注册,证书挂靠行为将不再被认定为有效考核标准。

 

新规的出台不仅是对行业不规范行为的整治,也推动建筑企业的人才管理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企业比拼的不再只是证书数量,而是团队实力、项目经验以及合规能力。从业者也面临新的要求:凭借真本事和实际经验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总的来说,住建部的新规让建筑企业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用人合规性。企业需尽快调整招聘和人力资源策略,组建稳定、合规、专业的团队,才能在资质申报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建筑业的竞争将更加依赖真实实力,而非“挂证”套路。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