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建挂靠价格为何持续走低?挂靠模式还有出路吗?
更新时间:2025-07-14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6544         

一建挂证价格为什么持续下跌

 

进入2024年下半年,建筑行业的“寒冬”早已不是趋势判断,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写照。大量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业务几乎停滞,资质延期动力不足,项目频频停摆。许多企业之所以还在维持运营,说白了,只是在“等个可能的转机”。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

 

在市场端,投标报价内卷严重、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横行,多数项目根本没有利润空间。资质维持成本高,企业只能通过压缩证书费用来“苟延残喘”。大量企业资质延期时采用的是不唯一社保的一建证书,仅象征性缴纳一两个月社保,完成延期后即停止合作。对于企业来说,这是最低成本维持资质的办法。

 

所以近期很多从业者明显发现,朋友圈内“唯一社保挂证”的信息越来越少,反而“不唯一社保”的挂证信息比比皆是。本质原因就是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唯一社保带来的成本。哪怕被查到,也只是放弃资质而已,企业早就做好“倒下”的心理准备。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6月以来行业全面进入淡季,证书挂靠价格也随之持续下跌,形成“供需两弱”的格局。

 

很多建造师朋友在我公众号评论区留言,对价格低感到疑惑。有人说:“水利年初不是还有6万?机电去年不是还能到4万?房建也有2万,怎么现在报价这么低?”这其实是典型的价格锚定心理在作祟。

 

因为曾经看到过高价,哪怕是过去一两年的报价,很多人就会自然以为“我证书应该值这个价”,即便现实已经变了,心理上也无法接受价格下滑的落差。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在6月推荐的湖南中级职称“以考代评”,当时团购价格4000元,名额有限。很多人犹豫不报,结果名额没了之后只能以4800+的原价单独报名。这时不少人抱怨价格贵,完全忽略了当初4000元只是团购优惠,是我争取来的低价。你找别的渠道甚至可能5000元都拿不下。价格的“锚”一旦打下,心理上很难接受价格回调。

 

但现实是,未来一建挂靠想保值,必须社保唯一。尤其在社保全国联网、个税申报与工资流水互查日益严密的背景下,真正的挂靠行为“分分钟就能查出来”。虽然短期内政策不会“一刀切”,但趋势已经十分明确。

 

为什么暂时政策还没收紧?因为一旦全国同步收紧,最少有一半的中小建筑企业将因挂证成本过高而放弃资质,直接倒闭,连带将造成大量从业者失业,影响地方就业与税收。这显然不是各地政府愿意看到的局面。

 

正所谓:“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建筑行业的不景气已经让成千上万工程人陷入困境,转行也很难,生活压力陡增。因此,我一直劝大家:工作是为单位干的,证书是为自己考的。

 

即便单位倒了,项目没了,证书依然是你最后的保底。这才是普通人在逆境中能握住的主动权。

 

目前确实已有部分地区开始限制“不唯一社保证书”的使用,比如某些省市的资质系统已开启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社保挂在外地,压根无法导入系统。这也意味着哪怕是临时使用不唯一证书做资质延期,也必须缴纳一个月的本地短期社保。

 

如果要从制度层面彻底封杀挂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全国社保系统一体化、只允许一个企业缴社保,一人一岗一企。

 

但话说回来,这也不是坏事。如今很多建筑人已主动退出传统行业,去学习AI绘图、做自媒体、转向数据分析、新能源等行业。离开正在沉没的旧船,未必是失败,有时是自救。

 

未来可能大多数人的状态会是:找个小公司上班、不交社保,同时将自己的证书独立挂出去,搭配短期社保,形成“自由职业+证书收入”的组合。这种模式虽不适用于央企、国企等正规单位,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灵活又能增加收入。

 

严格意义上,这种也不算“违规挂证”,因为你交了社保、缴了个税,就算被举报,也有据可查,不像纯挂靠那样风险极高。

 

不过从长期看,证书的“稀缺价值”会逐步降低。考证人数不断增加,企业数量却在缩减,供需关系已经发生逆转。未来证书不再是“被抢着挂”,而是“挂出去还得等”。普通人想靠一建证书发家致富,不现实;但保底多一份收入、应对突发变动,依然值得保留。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