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筑行业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建造师投标出场陈述重新流行起来了。这股变化,不仅改变了招投标的操作流程,也对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的招投标:名字一填,静待中标
在以往的招投标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的操作可以说是相当“简洁”。只需要在投标文件中填写一位符合要求的项目经理名字,等项目中标后,再安排其他人实际负责即可。至于填写的项目经理本人,往往是象征性存在,真正参与项目管理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种操作的背后,实际上滋生了大量的“挂证”现象。很多项目经理只是将自己的证书挂在企业名下,收取一定的费用,既不参与实际工作,也不承担实际责任。
为什么现在要求建造师本人到场陈述?
然而,这种“纸上谈兵”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近期,江西、杭州、大连、上海等地的招投标项目,纷纷明确要求项目经理(建造师)本人必须到场进行陈述和答疑。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三:
1.防止造假,确保人证合一。 如果投标文件里列的项目经理连现场都不出现,那么招标单位怎么能相信这个人是真正负责项目的人?
2.提升工程质量保障。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动辄几十家、上百家企业抢一个项目,筛选标准自然要更高。项目经理亲自答辩,可以更好地判断其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后续工程质量把关。
3.促使项目经理真正参与项目。 如果连最基本的项目介绍、答疑都无法胜任,又如何能胜任复杂繁琐的施工管理和现场协调工作?
中小建筑企业:成本压力下的新挑战
对于大量中小建筑企业来说,这种变化无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过去,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很多中小企业在投标时选择使用挂证项目经理,既减少了人力支出,也规避了真正招聘项目经理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资源。
然而,当建造师必须到场陈述时,挂证项目经理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这些人往往对项目毫无了解,临时被叫到现场,既无法清晰表达项目情况,更无法应对招标单位的专业提问,这不仅直接影响投标成功率,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在招标过程中信誉受损。
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继续参与竞争,必须要真正引进、培养能够实际履职的建造师,形成稳定、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这无疑增加了用人成本,但也倒逼中小企业走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的机会
与中小企业的困境相比,那些本身拥有雄厚实力和专业团队的建筑企业,则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如今的投标评审体系中,企业资质、项目业绩、财务状况固然重要,但项目经理的专业背景、实战经验、陈述水平,也成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位能够沉着应对提问、清晰表达施工思路、熟悉项目细节的建造师,将极大地提升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竞争力。
可以预见,未来真正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亲自出面答辩的项目经理,将成为建筑企业争抢的重要资源。而能够提供“人证合一、专业过硬”团队的企业,也将在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
行业规范化大势所趋
此次建造师出场陈述潮,实际上也是整个建筑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的一部分。
挂证现象长期困扰着建筑市场,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而出场陈述要求,正是从源头上遏制挂证现象,倒逼项目经理必须真正了解项目、参与项目、管理项目。
对于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信号——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项目管理经验,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而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资质和价格的竞争,更是团队专业能力的较量。
总之,建造师出场陈述的回归,正在悄然改变建筑行业的投标生态。未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唯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一席之地。
上一篇: 资质延续大潮来临,建筑证书市场再起波澜
下一篇: 资质延期叠加动态核查,福建企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