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行业证书市场经历了多轮波动,而最近一轮铁路专业证书价格的狂飙,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次铁路建造师证书价格暴涨,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大量铁路总包二级资质的证书面临“一年有效期需延续五年有效期”的集中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铁路行业所独有的现象。今年以来,建筑领域其他不少资质专业同样也陆续迎来了“一延五”的节点。为了应对这一情况,福建省在近期率先发布了针对“一延五”资质延续问题的详细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办理条件和审核标准。
根据福建省住建厅的通知,针对申请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的企业,在进行资质延续时,厂房、净资产、技术负责人等核心指标需严格按照二级资质标准进行审核。而在人员配置方面,建造师、中级职称人员以及技术工人,仅需达到相应类别的最低等级(即三级)资质标准即可。
这种标准设定无疑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一方面,技术负责人按照二级标准要求,有助于保障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至于下滑;但另一方面,将建造师和其他人员的考核标准降至三级资质水平,却与现行政策存在明显冲突。毕竟,早在2021年7月,住建部就已正式发文,全面取消了建筑行业所有三级资质类别,并在随后一系列政策中明确要求建造师等注册人员按照二级资质标准进行配置。如今部分地方在资质延续中继续沿用“三级标准”,无疑有种拿着过时文件硬套当前政策的尴尬意味。
尽管政策本身存在一定争议,但可以明确的是,随着“一延五”政策在全国各省份陆续落地,建筑行业的资质延续大潮已不可避免地正式拉开帷幕。短期内,各类证书,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小众证书,可能会迎来一波需求的小高潮。
然而,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证书,其涨价潜力并不相同。像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市政工程等热门专业,虽然需求量也有所上升,但由于持证人数本身基数庞大,供需关系较为平衡,因此价格预计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波动。相反,一些本就稀缺的小专业证书,比如铁路工程建造师,此前已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的现象。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小专业证书像铁路一样,成为黑马突围,仍需持续观察市场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资质延续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一劳永逸。福建省在通知中特别强调,未来两年内,许可机关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企业注册人员进行全覆盖动态核查。一旦在核查中发现问题,相关企业和人员将被标注为异常,并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评价和后续经营活动。
这意味着,未来的资质管理将彻底进入信息化、数据化、常态化监管的新阶段。过去那种“资质办理完成、人员即撤场”的短期操作模式,将被逐步清除。特别是一些通过短期挂靠、临时拼凑的资质延续行为,在动态核查体系下将很难逃过监管,证书的真实稳定性和持续合规性,成为企业能否顺利维持资质的关键。
总的来看,“一延五”政策的推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有效期调整,更是对整个建筑行业资质管理体系的一次重要洗牌。对于持证人员而言,未来手中证书的价值将越来越取决于合规性与稳定性,而不是单纯数量;对于企业而言,如何真正将注册人员纳入到日常管理体系中,形成稳定、合法的资质人员架构,将成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验。
建筑行业的“证书时代”,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而在变革之中,既有机遇,也潜藏着更大的风险。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以更加谨慎、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选择和布局。
上一篇: 考证挂证能帮你在失业潮中赢得更多机会
下一篇: 建筑招投标新变化:建造师出场成硬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