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住建系统对注册人员“挂证”现象的治理持续加码,风声愈发紧凑。就在大家还在热议湖北、天津等地的重拳整治之时,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务网发布了一则《立即开展涉嫌“挂证”整改的通知》,再度引爆行业关注。
这份通知中提到,中山住建局已通过广东省特有的“三库一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对部分存在“挂证风险”的注册人员做出**“挂证行为预警”标记。本轮通知明确指出,有159名注册人员已经被标注为预警状态,但至今仍未完成整改**。
一、“三库一平台”:挂证侦测的技术抓手
“三库一平台”是广东省住建系统独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涵盖人员库、企业库、项目库和管理服务平台。其数据整合能力强,可以实时对比人员注册单位、社保缴纳信息、工程项目参与情况等,从而有效甄别出存在**“人证分离”**风险的注册人员。
这次的“挂证行为预警”,正是系统检测出注册信息与实际履职存在严重不符的直接体现。
二、本轮通知的重点内容
1.整改对象清晰明确
被点名的159人已经处于预警状态,仍未采取任何实质整改措施。此次通知的目标,就是敦促这些人员和所属企业立即整改。
2.对企业的处罚先行
与某些省份直接对注册人员实施封证、列入黑名单的处理不同,中山目前选择了对违规使用“挂证”人员的企业采取动态资质核查的方式。对于个人层面,并未立即实施实质性处罚。
3.整改时限未提,后续压力加大
虽然通知中未提及具体的整改截止时间,但行业共识是:一旦系统留痕未清,风险状态不解除,未来的注册、变更、延续等操作都将受限,后果并不轻。
三、挂证整治政策呈现“南松北紧”?
这不是今年第一次有地方出台挂证整治动作,也不是最严的一次。回顾近期其他地区的处理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地方政府在挂证治理策略上的差异化趋势:
1.湖北:被查出挂证行为的注册人员,列入不良行为记录,3年内不得重新注册,处理偏向个人责任。
2.天津:更为直接,对涉嫌挂证者直接锁定注册证书,且相关单位也同步被通报,堪称“高压模式”。
3.广东中山:则以企业为主,个人暂缓处理,仅发出预警与整改通知,重在企业端责任划分,表现出相对温和的政策取向。
由此看来,挂证治理已从统一口径走向因地施策,处理方式日趋多元。
四、是“缓处罚”还是“宽处理”?
中山本轮通知引起的争议点在于:对涉嫌挂证人员未做实质性惩罚,是出于人性化考虑,还是执法宽松?
一方面,这种处理方式确实给予当事人一定整改机会,避免“一刀切”,让部分非主观恶意的注册人员有回旋余地;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这种“宽处理”是否会被某些企业视为监管“软着陆”,从而不再严格执行实名履职和社保唯一绑定等制度。
无论如何,这场挂证风波正在从“暴风骤雨”走向“持续风控”,而企业和个人都必须意识到:过往的侥幸时代已经过去,挂证终将无处遁形。
五、下一步该怎么做?
对于名单中的注册人员和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抱怨或观望,而是尽快行动起来完成整改。毕竟,整改是合规的最低要求,持续滞后不但会影响企业资质,也可能将个人推向被处罚的边缘。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挂证治理还将进一步收紧,而各类“动态监管”“电子印章”“社保比对”等技术工具的持续上线,将逐步形成一套标准化、常态化、数字化的治理机制。
中山的这波挂证整改行动,既是一记“警钟”,也是一次“窗口”。它警示行业挂证现象仍未根除,也提供了一个相对温和的自查契机。但正如有人调侃的那样:“早晚都是清账,趁现在主动,不如等着被锁。”
对企业而言,是时候重新审视用人合规;对个人而言,证书背后早已不只是资格,更是责任与风险的平衡。
上一篇: 贵州二建考试偏题多,机考形式引热议
下一篇: 一建证书价值洗牌,你手里的还能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