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0月住建部正式发文,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挂证”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行业内部一度风声鹤唳。各省住建、人社部门根据通知要求,陆续展开自查整改,原定整改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底。然而时间已进入4月,全国大部分省份仍未对住建部推送的“涉嫌挂证”人员名单作出实质性处理,整治进度陷入胶着状态。
尽管多地反复延长整改时间,看似是在“宽限”,实则暴露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形式主义倾向。挂证问题是行业积弊,人人知晓却久治不愈,真正落实起来却陷入“谁都不想做第一个动刀的人”的观望局面。整改可以延期,但如果一拖再拖,监管威慑力何在?国家的治理决心又将如何体现?
就在行业普遍观望之时,湖北省率先亮剑,打响了全国挂证整治的“第一枪”。
2025年4月3日16:00,湖北省住建厅正式发布《关于湖北省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典型“挂证”名单的公示(第一批)》,明确要求名单中的所有执业人员必须在4月18日前提交申诉与佐证材料,逾期不申诉或申诉无效的,将直接面临吊销执业资格、3年内禁止注册、列入不良信用档案等严重处罚。
仅仅一个小时后,2025年4月3日17:00,湖北住建厅再度发文,发布《关于对32家建筑企业动态核查责令限期改正的公告(第一批)》,对企业也开出了整治“动真格”的第一张清单。对于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的单位,湖北将通过监管平台公开曝光企业信息,并纳入资质核查重点名单,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闭环,切实提升监管刚性。
湖北此次“组合拳”式的整治行动,不仅向全国释放出信号——挂证整治不再是纸上谈兵,更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执行”的模板,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全国范围的连锁响应。
重要提醒:别再拿证书“短期注册”当儿戏!
此次行动也再次敲响警钟:广大持证人员需高度警惕注册行为的频次和合规性。根据多地住建部门的通报,**一年内注册次数达到2次的个人,即自动进入挂证整治的重点名单。**这意味着,如果你把证书“短租”给企业用完就注销,再另投他处,一年之内反复注册两次,就会被系统自动标记为“高风险”。
不仅如此,企业新办或维护资质过程中,若提交的任何一建、二建证书存在“注册次数大于1”的记录,住建部门将全面排查全部资料,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将直接影响企业资质申请乃至业务承揽能力。
实务中,部分中介或企业为赶资质申请节点,仍存在“短期借证”、“临时挂靠”的违规行为,而持证人因“只收一年挂证费”的诱惑而轻易配合。这种短视行为,正在成为住建系统重点打击的目标。
结语:挂证红线,不可逾越;整治风暴,已在路上。
从湖北开始,挂证整治终于迈出关键一步。可以预见,随着住建部统一部署,各省市也将陆续跟进。对于个人而言,不合规的注册行为已不再是“灰色地带”,而是有代价、有记录、有惩戒的风险操作;对于企业而言,资质管理合规性将成为“能否继续生存”的底线工程。
挂证整治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的监管风暴。每一位持证人、每一家建筑企业,都应尽早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被清理”的命运在春天悄然降临。
上一篇: 青海发布资质延续新政,2025年前建筑资质统一延期
下一篇: 建筑证书热潮降温,江苏提前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