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2025年开年第一刀:退休建造师证书大清理
更新时间:2025-04-11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723         
标签: 退休建造师

图怪兽_安利推荐促销折扣公众号封面首图.jpg


兄弟们,这回不是“风声鹤唳”,是真刀真枪的实锤!2025年1月1日起,住建系统多个地区——日照、芜湖、安徽、漳州等地,率先出台新规:60岁以下的退休建造师证书,将不再作为企业资质申报有效人证。这一刀砍下来,多少人直接从“香饽饽”变成“失效证”,不少中介圈直接炸锅。


有人拍手叫好:“早该整治了!老哥们年年分蛋糕,年轻人连热饭都没得吃。”


也有人满腹苦水:“我熬了大半辈子才考下证书,退休了想靠点技术赚点棺材本,怎么就成了‘行业毒瘤’?”


今天我们不煽情、不带节奏,直说三件事:这刀到底砍向谁?市场现在还认不认退休证?退路有没有、在哪?


一、这刀砍的是“僵尸证”,但真干活的也中招了

先把事情说清楚:这次政策调整不是专门针对退休建造师个人,而是针对“挂证不出力”的虚假用证行为。


说白了,政府要动的,是“僵尸证”这条灰色产业链。你我都知道,过去几年建筑圈流传一句话:“退休证,一证顶一企”。啥意思?很多企业为了凑资质,不招实干人,而是通过中介去“租证”,挂靠一位退休老哥的建造师证书,一年几万块,按时打钱,老哥也不用去现场,不用考勤,更不用社保缴纳。


看似“皆大欢喜”?其实是行业毒瘤。


这些“僵尸证持有者”,多数脱离一线十年起步,规范、图审、BIM、**一问三不知,连微信支付都不熟练的人怎么带团队、扛风险、拿现场签字?试问一句,这种“虚挂人员”真出了事,谁担责?出了人命,谁兜底?


监管部门早就想动这块“烂肉”,现在终于动手,只不过——误伤不可避免。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退休的老工程人,技术扎实、身体硬朗、经验丰富,退休后想凭本事继续发挥余热、接点私活补贴家用。结果呢?政策一刀切,直接把这批“真干活”的一块清理出局了。


二、退休证书,市场还认吗?部分领域“还能用”,但平台难找了

目前看,“不能用于资质申报”是核心条款。但很多人忽略了一点: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资质申报环节,不等于所有用途都被禁用了。


比如:

1.项目现场管理岗:只要企业愿意,个别项目还是可能聘用退休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只是名义不能挂资质。

2.非资质类辅助岗位:例如担任审图、技术咨询、施工方案优化等幕后工作,依旧有市场需求。

3.临聘技术员、带教角色:不少年轻团队反而欢迎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参与培训、传帮带。


但问题来了,现在平台越来越“惜命”,一听是退休证书,直接拒之门外,怕查社保、怕被通报、怕影响资质。哪怕你是真能干,证明自己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三、出路在哪?3条建议,送给手里还有证、心里还想干的你

1. 改注册为咨询顾问或讲师类角色,转战培训和顾问市场

如果您证书还在、经验过硬,不妨转型做顾问、做讲师,很多培训机构和施工企业仍然需要有实战背景的老工程师来讲课、出教材、带新人。

别再跟着证书“混饭”,靠能力吃饭更稳妥。


2. 重新申请社保缴纳岗位,转回企业正式用人编制

如果还未满60,且身体条件不错,可以考虑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实地上班。只要不是“纯挂靠”,仍有一定操作空间,重点是规避“僵尸证”标签。


3. 避免与中介暗箱合作,留意本地政策更新

各地政策节奏不同,有的地方如火如荼清查,有的地方还在观望。别盲目听信中介忽悠,一定要查官方通报、政策红线,避免因为一次违规,晚节不保。


其实这波“清证行动”,本质是行业自净。过去太多“虚挂行为”把证书变成了买卖工具,既伤了行业公信力,也打压了真正干实事的技术人才。


只是,这刀砍下去,伤的是乱象,也砍到了一些不该伤的人。


如果你是那位“真想靠本事吃饭”的退休建造师,那不妨趁此机会,换个方向、换种方式,继续用你的经验创造价值。不是退出江湖,而是换个姿势出招。


这不是终点,而是拐点。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