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建造师时代变了:靠证书吃饭不如靠真本事上场
更新时间:2025-09-08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3256         

建造师出场费上涨,江西建造师答辩新规

 

自江西省在工程招投标中实施新规,要求建造师必须亲自到场参加书面答辩后,整个行业的风向开始彻底改变。以前靠“挂证”混标的时代正在被终结,建造师的角色也在发生质变——从“证书持有人”转向真正的“技术与管理责任人”。

 

新政最大的直接影响,就是建造师“出场费”的上涨。据业内消息,二级建造师的驻场费用从过去的8000-12000元飙升至15000-20000元,热门专业的一建甚至涨到了25000-35000元。有的公司在7月份政策刚落地时就已经加价抢人了,说明市场早已嗅到机会。而且,这只是开始。随着更多省份可能效仿江西的做法,行情只会越来越热。

 

举个例子,最近一则招聘启事就很具代表性:杭州某施工单位全职招聘一级建造师(建筑专业),证书费用单独核算,年薪2万,月薪1万,外加每天100元餐补,包住宿,注册地要求在浙江,主要工作是在江西参加投标答辩。这种专职投标型建造师的出现,预示着“会答辩、能上场”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新热门。

 

变化的核心,其实是制度倒逼行业走向规范。过去企业投多个标,靠的是几个挂证建造师同时“分身上阵”,不出面、不答辩,纯拼资质“躺赢”。现在不行了,不仅要“人证合一”,还要现场验授权委托书原件、身份证原件,真正坐上答辩席。题目临时出,考察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理解,这种考验不是“借张证”就能应付的,非亲自干过项目、参与过管理,根本答不出。

 

于是,靠挂靠吃饭的“假把式”被挡在了门外,企业不得不请真能干活、能站台的建造师。而建造师,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靠证书本身已经不够了,得拿出实力,真正上场“对线”。

 

更关键的是,这一轮政策调整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打实地起到了“挤水分”的效果。数据显示,实施答辩环节后,江西某些地方的投标单位数量大幅减少:没有设“类似业绩”要求的项目,投标人从原本的几千家降至1400多家;设了“类似业绩”的,降到仅400余家,平均减少了70%。而这些被“筛掉”的,大多是靠挂证参与投标的“专业陪标户”和“空壳公司”。

 

这正是政策背后的逻辑:清除虚假竞争,让真正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企业获得公平机会。谁能认真准备标书,谁有真项目经验,谁敢坐到答辩桌前讲清施工逻辑,谁就能中标。这比以前拼“谁证挂得多”、谁报得快,更像一场真正的实力赛。

 

可以预见,未来的建造师行业,会更看重实操能力和现场表现力。注册不再是终点,而是起点。能“应试”更要能“应战”,谁能在关键时刻代表企业出面、把控现场、解决问题,谁就能吃上行业红利。对于企业来说,建造师不再是一份“成本”,而是一项“投入”——越是优秀、靠谱的建造师,越值得抢。

 

换句话说,建造师的职业含金量,在这一轮政策改革中被重新定义:不是“你有没有证”,而是“你能不能干”。而这,正是行业回归正轨的标志。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