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业绩认定方式的通知》,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中涉及的企业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绩提出了更细致和严格的要求。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资质审批门槛再次提高,但同时也给了企业一次业绩信息补录和勘误的机会,为那些尚未完善资料的企业提供了一条“补救通道”。
根据通知内容,凡是由四川省住建厅负责核准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所提交的代表性工程项目必须在全国或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业内俗称“四库一平台”)上具备完整、符合标准的项目数据。工程项目需要在工程基本信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技术指标等多个模块达到B级及以上标准,才会被认定有效。
此前业内对“四库一平台”的业绩数据等级已有明确划分:
1)A级业绩: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确认;
2)B级业绩:由市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确认;
3)C级业绩:由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确认;
4)D级业绩:企业自行填报,未经过主管部门审核。
按照这一新规,四川省住建厅资质审批不再接受D级数据,也意味着“纸面业绩”或未经审核的项目记录将失去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政策并不是单纯提高标准,而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放了项目数据补录、信息勘误的申请通道:
1)如果企业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不满足新规要求,可以根据相关通知申请在“四库一平台”上补录项目信息或进行勘误;
2)在资质申报前完成补录和勘误工作的,业绩信息在符合资质标准后可直接被认可;
3)如果在资质申报过程中申请补录或勘误,也可在信息完善后被认可;
4)一旦业绩已经用于资质申报,后续将不能再申请勘误或删除。
这意味着,四川住建厅虽然提高了资质审批标准,但也为企业留出了一定的调整空间,帮助符合实际条件但数据未完善的企业重新获得资质申报的资格。
从2024年1月1日起,住建部明确要求企业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业绩必须全部录入“四库一平台”,并逐步将其作为资质审批的唯一数据来源。过去,只有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类资质需要录入平台,而如今所有资质的业绩数据都必须在平台内留痕,且达到B级及以上标准才能被认可。这一变化彻底堵死了通过虚构业绩“凑资质”的可能,资质申报难度骤然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拥有符合条件的项目业绩和技术负责人已成为资质升级、申报的核心资源。市场上“稀缺资源”的价值被迅速抬高:
拥有四库一平台项目业绩的技术负责人身价已经普遍上涨至20万元以上;
双A级别的平台业绩甚至在部分地区被炒到40万至50万元,但真正符合标准的资源却极度稀缺。
此次四川省住建厅发布的文件,一方面表明主管部门将严格依托平台数据,提升资质审批的透明度与真实性;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政府不希望资质审批之门“关得太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历史原因或信息填报不规范,很多项目虽然真实存在且符合条件,但由于数据不完整无法通过审批。四川此次开放的补录、勘误窗口,正是帮助企业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举措。
通过政策调整,企业只要能够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仍然有机会通过业绩补录来完成资质申报;而对于造假和虚报业绩的企业,则几乎没有任何操作空间。这一组合拳的效果,将推动建筑市场更加规范化,资质申报审核也会更加公平、公正。
未来,四库一平台将成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除了要重视项目施工本身的管理质量,也要在项目全过程中重视资料归档和平台数据的及时录入,确保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能顺利获得主管部门的审核确认,形成真实、可追溯的业绩记录。
技术负责人个人也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拥有真实项目经验并录入平台的技术人员,将在市场上更具话语权,其薪资待遇也会水涨船高。四川这次政策调整,是全国建筑行业资质审批改革的一部分,未来这一趋势还会扩展到更多省份。
整体来看,四川省住建厅的新规是资质审批从“宽进宽出”向“严进严管”过渡的标志性政策。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重新完善自身业绩体系的契机;对于市场而言,这意味着资质和业绩的含金量将进一步提升,行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考证市场降温:证书热度褪去后的行业真相
下一篇: 一级建造师挂靠B级与双A级业绩行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