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我毅然辞去监理员工作,脱产在家备考二级建造师。当时的广东建造师挂靠市场尚处于“红利期”,虽然价格稳定在八千至一万元之间,但由于项目报建并不锁证,挂证多项目也属正常操作。那时候,一本证书挂八到十个项目并不稀奇。虽说挂靠价格低些,但总体收入依旧可观,走上了“证书变现”的快速通道。
拿到证书后,我顺利跳槽进了一家施工单位,靠着“包证上岗”的身份,在现场担任安全员,月收入八千元,也算体面。进入2017年,报建流程改革,开始要求网上申报,一个证书只能挂一个项目。我原以为这是市场的“寒冬”,没想到反而带来证书价值的水涨船高。老板生怕我辞职,立即加薪,待遇优厚到我成了公司里唯一不用打卡的人。
2018年下半年迎来资质核查,市场挂证行情随之飙升,二级房建证价格涨至五万元。我提出辞职,老板二话不说把月薪提到一万五,甚至让我负责公司所有资质维护、报建流程和项目安全管理。连十年前的老项目收款都归我处理。虽然繁杂,但也心甘情愿,毕竟待遇实在诱人。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起,虽市场挂靠价仍在上涨,但我的工资却再无提升。2020年广东省降低二建合格分数线至50%,我隐隐感受到行业变局带来的危机感。果不其然,老板不再画饼,只是维持现状。我也就安然度日,直到2023年底。
2023年末,公司宣布降薪至一万元。放在经济低迷的四线城市,这工资已算不错,我也没多说什么。可2024年,老板再次变脸,工资降到八千。我明白了,这不是“削减成本”,而是“逼人走”。我告诉自己:不给赔偿,就坚决不辞职。
可到了2025年,公司竟然开始拖欠工资,半年未发。我沉思数月,最终选择了离开。不是因为我不再能忍,而是明白:人这一生真正有底气与老板谈条件的时刻并不多,一定要珍惜手中握有“筹码”的那段时间。等你没了利用价值,也就到了两手空空、黯然退场的那天。
这十年,是一段见证行业变迁、个体沉浮的路。它让我学到:证书只是门票,话语权来自不可替代的能力和时机。别怕谈条件,更别怕被利用。因为“高光”转瞬即逝,沉默只会让你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