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流传一句话:“有证在手,饭碗不愁。”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挤进考证大军,尤其是二建和一建,成为建筑类从业人员及“准从业者”的首选。而在考证的背后,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资格证明,更是一条灰色而复杂的“挂靠产业链”,支撑着许多人“补贴家用”的现实需求。
以二级建造师为例,门槛低、通过率相对较高、部分省份甚至放宽了专业限制,挂靠价格也在1万到5万元之间不等,堪称性价比极高的“入门证书”。因此,哪怕很多人并不在施工一线,甚至根本没打算进入建筑行业,也仍然积极投入到备考中。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非从业者”,他们考证并非为了从业,而只是为了多一份收入来源,为生活补贴点费用。
很多人考证,并非因为“热爱建筑”,而是出于现实的无奈。工作不稳定、工资偏低、养家压力大,甚至有些人是带娃的全职妈妈、待业青年、下岗工人,为了“能多挣点钱”,拼命备考,挤出夜晚的时间啃教材、刷真题,熬夜听网课,就为了通过考试拿到这本可以变现的证书。
而正是这股庞大的“考证需求”,催生出一条完整而灰色的产业链。从头到尾,几乎每个环节都能“变现”:考前培训班、线上网课、代报名、售卖“绝密押题”、资格后审操作、证书注册指导……环环相扣,利益捆绑。而当你一旦考取成功,各类中介便会自动找上门来,有的打电话,有的加微信,有的私信骚扰,五花八门,遍布网络与社交平台。
挂靠证书的中介市场也早已形成了“规模化运营”,不再是某个“朋友介绍”的个体行为。如今,正规的、非正规的中介公司遍布全国,甚至有跨省布局、设立办事处的大型机构,拥有上百名业务员。他们一头对接持证人,一头联系施工企业,实现“低买高卖”的双向吃利。比如某地的一本二级市政证书,企业挂靠价报出3.5万元,而给持证者的费用只有1.5万元,中间2万元的差价就进了中介的腰包。
更令人心寒的是,有些持证人甚至遇到证书诈骗,不仅挂靠费一分钱没收到,反而证书被人盗用,面临法律风险。更有施工单位在获取证书后,专门用于办理资质,通过资质再转手“卖项目”,轻松实现几百万的套利,而持证人却仅拿到几千元、上万元的“挂靠费”,甚至还要担心被住建厅查到时承担连带责任。
“挂证”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早已被明令禁止。近年来,全国各地住建系统持续加大“动态核查”力度,证书实名制、社保比对、项目在岗登记等机制相继出台,监管越来越严。然而,整个行业在灰色边缘依然游走着一大批人。大家心知肚明挂证有风险,却依然前赴后继,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因为生活太过艰难。
对于考证者来说,如果能在建筑行业中找到实际从业岗位,自然是最稳妥的发展路径;若无从业计划,靠“挂靠”获取收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努力考了证,还是应当谋划更稳妥的出路,比如转向施工管理、招投标、成本预算、设计支持、建材销售等相关岗位,实现证书与职业的双重结合。哪怕入行晚一点,也好过一直悬着心挂靠过活。
证书可以是门槛,也可以是桥梁,关键看你怎么走。未来的挂靠市场会越来越小,而真正靠实力立足行业的人,才是最后留下来的赢家。挂靠,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而选择起点的方式,将决定你走多远。
上一篇: 建筑行业考证与挂证的冷思考
下一篇: 一建市政挂靠火了!年入30万+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