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二级建造师挂证时代将终结?安徽“动态核查双查制”释放强烈信号
更新时间:2025-07-28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3981         

建筑资质动态核查 ,二级建造师挂证


近期,全国多地启动了新一轮建筑资质的动态核查,各地政策虽然细节不同,但整体趋势高度一致:严查挂证、压实资质人员配置,尤其对注册建造师的使用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安徽省最新出台的一则动态核查通告引发广泛关注。该通知明确提出:注册建造师不足的企业,在三个月内必须完成整改;如果该企业通过人员转出方式补证,且该转出建造师所在企业因此资质不达标,那么这本证书将被视为无效。换句话说,不仅要查你有没有建造师,更要查你“借”的建造师转出后,原单位是否依然合法达标。这一规定堪称“两头堵”,极具针对性和实操性。

 

政策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就是要彻底遏制建筑企业之间互相拆借证书的违规操作。过去几年,出于应对资质审批、动态核查等监管压力,许多建筑公司之间形成了兄弟单位证书共用的灰色生态:哪家企业被查证书不够了,就找熟人单位临时挪用几本建造师证书顶数,过审之后再转回原单位。这类短期挂证行为在业内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二级建造师费用不高的背景下,一些企业能省就省,甚至连几千块证书挂靠费都不愿意出。因为互借本质上属于资源互换,很多企业之间并不涉及实质费用,仅仅是为了短期应付监管检查。

 

这类挂证不挂人”“流转挂靠行为虽然短期看似无害,实际上对行业合规经营、人员能力匹配和工程质量都存在潜在风险。正因如此,安徽此次核查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不再只看表面有没有证书,而是把证书来源转出后影响都纳入审查范围。通俗来说,你想用别的企业的建造师证书?可以,但你要确保这本证书转出来之后,不会导致原单位资质失效,否则这本证就不能算在你企业的有效配置内。这样一来,短期互借证书的行为就难以为继,因为一旦转出方因此被查或被降级,企业间的信任链条将直接断裂。

 

如果安徽的做法能被其他省份效仿,势必对建筑行业的挂证行为形成釜底抽薪式打击。特别是对于那些靠人证分离”“人岗不符维持资质的企业来说,这项政策几乎堵死了所有操作空间。一旦制度稳定实施,企业将不得不回归真实用人、实岗实证的轨道,对整个建筑人才市场的规范运作起到推动作用。当然,目前该机制的适用范围主要集中在二级建造师,原因在于二建由各省住建部门管理,省内调动及数据核查相对容易。而一级建造师归属住建部统管,一旦跨省转出,转入地监管部门难以查验转出地企业的资质达标情况。这就意味着,在执行上一级建造师仍存在监管盲区,挂证现象依然有一定可乘之机。

 

不过,从大趋势来看,国家近年来持续加强对注册类证书使用的管理,从资格考试报名、社保比对、实名制登记到现在的动态资质双查制度,制度的密度和精准度都在显著提高。建筑企业如果仍抱有侥幸心理,继续通过挂证、借证等方式来低配过关,不仅存在被处罚风险,更可能在投标环节失去公信力,甚至被拉入信用黑名单,影响长远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与其冒险使用借证、挂证行为,不如花精力将人证合一落到实处,培养稳定、合规、专业的技术人员团队,才能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赢得持久优势。

 

挂证终将走向终结,建造师证书也将回归其本质:能力与责任的象征。安徽的这项动态双查机制,或许正是整个建筑行业挂证整治的新起点。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