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山东一建筑企业因伪造建造师证书被撤资质
更新时间:2025-07-23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5532         

建筑资质造假处罚

 

2024年6月24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引发行业热议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乳山市某建筑公司在2024年11月向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申报并成功延续了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但在申报过程中使用了8本伪造的矿山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证书,涉嫌以虚假材料骗取资质许可,最终被查实。依据《行政许可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山东省住建厅依法决定撤销该企业所取得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并处以警告,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质。

 

这起事件再一次警示全行业:在信息化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资质造假行为都逃不过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不仅企业信誉尽毁,相关责任人也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

 

明知违规仍操作:为何铤而走险?

根据现行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的延续要求,企业只需配备1名矿业专业的一级建造师担任技术负责人,此外还需10名矿业专业建造师及2名机电建造师。实际操作中,10名矿业建造师原则上二级即可满足要求,而技术负责人可由具备相应专业职称的高工替代。因此,从规定来看,该资质的延续门槛并不算高。

 

然而,该企业却选择走捷径,不仅未按正规途径获取证书人员,更是在申报材料中直接使用伪造的8本一级建造师证书。如此骚操作,实属罕见。唯一可以理解的合理解释是:目前山东省内矿业专业的二级建造师数量极为稀缺,企业在高强度资质维持压力下,未能按时找到符合条件的二建人才,又急于完成资质延续,于是选择了一条风险极高的捷径”——伪造证书蒙混过关。

 

也有一种可能性是:部分证书持有人因注册期限到期或存在合作纠纷,不愿继续提供注册材料,企业便私自篡改证件信息或直接伪造电子版证书,期望通过审批。谁知省住建厅在动态核查时,通过与原始注册系统数据比对,一举识破了造假行为。

 

信息化时代,监管手段早已升级

过去,在缺乏数据整合和平台联通的情况下,确实存在部分企业通过纸质材料造假蒙混过关的情况。但如今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监管时代。各类注册人员的证书、注册状态、工作单位、项目业绩等信息,均可通过四库一平台或住建部官网进行实时查验。主管部门在核查企业申报材料时,只需一键调取数据,即可完成证书真实性比对。

 

此案中,企业试图用伪造证书进行资质申报,说明其严重低估了监管系统的数字化能力。换句话说,这种造假行为就是自投罗网,不仅暴露了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暴露了其内部管理的混乱与短视。

 

企业资质监管只会更严,不存在“放松”一说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资质管理改革持续深化,从原先的批资质、看纸面转向如今的动态核查、信用管理。此次事件被通报,也从侧面印证了住建系统在不断强化资质核查,特别是对企业注册人员数量与真实性的严查态势。

 

据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有数百家企业因注册建造师、工程师数量不达标被列入资质异常,甚至有部分企业因此被清退。监管部门频繁发声的核心信号就是一句话:资质门槛不会降低,反而只会越来越高;形式合规不再有效,必须是真人、真才、实岗。

 

企业和个人:共同走向“高质量发展”

这起伪造事件对建筑企业的警示不言而喻。当前时代背景下,必须匹配才有用武之地。企业不能只想着找挂靠人员凑数,更应通过合理的人才储备机制,建设起稳定且合规的注册人员队伍。

 

与此同时,个人也要意识到:单靠一纸证书已难在职场立足。未来不论是建造师、监理工程师,还是注册类设计师,都将面临实操能力、持续培训和诚信记录的三重考验。空有证书、缺乏项目经验的人才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这起事件再次为建筑行业敲响警钟:在高压监管和技术赋能并行推进的当下,任何侥幸心理、违规操作都将在信息化监管体系下无所遁形。企业若想稳步发展,必须回归基本面,依靠合规运营和专业团队赢得资质延续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个人而言,也应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在这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上,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化。唯有如此,建筑行业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