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还有整整两个月,不知各位考生备考进度如何。我最近刚开始复习一建铁路实务,说实话,对于首次接触的小白来说,这个专业确实难度不小,尤其是缺乏名师资源,起步容易踩坑。但对我而言难度降低了一半,因为铁路实务的知识点大多是由公路、矿业、机电这三个专业融合而成,我恰好之前都学过,因此用来打基础非常合适。时间虽紧,两个月准备若能合理规划,通过考试并非天方夜谭。
我曾在文章中提过自己用21天考过了一级机电,有人留言质疑我吹牛。但翻翻我2023年8月的公众号就能找到相关内容。当时我一边参加项目验收,一边打劳动仲裁,复习时间极为有限。确实有运气成分在,但也体现了长期积累的效果。
回到当前行情,最近一建证书市场的确处于低谷。一建房建年挂价格仅1.3万,一级水利也不过4万出头,机电也仅3万左右。市政和公路的需求寥寥,价格就更不值一提。有人嘴上说价格太低宁愿不挂,放着当纪念品。但真的到挂不出去、收益为零的那一刻,情绪就崩了。
群里有个朋友就是典型例子。年初2~3月份,一建水利半年能挂到4万,一年6万,他嫌低没出。结果现在过了快五个月,证书还捏在手里,一分钱没赚到。现在出一年吧,行情不好不甘心;挂半年吧,又怕年底新证发放冲击价格。干脆问我要不要出三个月的短期挂靠。
其实我早在三月中旬就挂出我的一建证书了,选择的是半年期。我多次强调,短期挂靠不会对轨迹产生影响,但很多人还是过度担忧,以为我是在忽悠。如果我真想坑人,凭我的影响力,忽悠几十万人轻而易举。但做人不能违心,我一向主张做事清清白白,靠实力吃饭不靠坑蒙拐骗。四月出半年,到期正好是十月行情高峰,时间点完美,风险可控。
与此同时,近期各地的二建成绩陆续发布,反馈普遍不理想。特别是山西,传来消息称矿业方向已经几乎没人要了,水利、公路、机电等热门方向价格也在不断下调。这其实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大批中小企业正在注销建筑资质,主动退出这个卷到极致的市场。
过去几年,山西、内蒙地区的二建矿业年挂还能值到7~8万,现在直接跌破3万且难找企业。这种巨变,并不是中介压价或企业压榨的结果,而是市场自然调节的体现。一些人不愿意面对现状,动辄指责“中介黑”“企业赖账”,这种情绪发泄毫无意义。市场在萎缩,证书就会贬值,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
可以预见,未来中小建筑公司将大批量退出行业。一来是因为没项目做,二是继续保留资质所需的成本太高,建造师、技术负责人、职称人员,一个都不能少。持续投入而无产出,不如及时止损、退出市场。一部分企业甚至转向将资质挂靠到央企或国企名下,缴纳管理费参与投标。这种“资质挂靠模式”已经在江浙沪普及开来,省钱还省事。
这种模式下,企业投标时只需应付性答辩,由挂证建造师出场,日常无需驻场,有项目中标再行安排。在资源紧缩的背景下,私企老板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得精打细算。
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上也在通过“双向整顿”来规范市场秩序:一边严查挂证,一边开展资质动态核查。例如河南近期就启动了大规模动态核查,群里某建筑公司为了补齐建造师人数,临时招募大量人才。原因很简单,一旦人员不达标,资质标红,投标权限被锁,那对企业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注销资质退出市场,要么硬着头皮花钱找人继续维持资质。更现实的趋势是,中小企业不再自己搞资质,而是依附在大型单位名下以降低风险与成本。
挂证市场的变动很大,但只要资质制度不改革、建造师依然是硬性要求,这类证书就不会彻底贬值。价格高低随市场波动,但“挂靠价值”不会归零。
很多朋友会问,现阶段还有哪些专业挂证收益较好?答案是:铁路、港航、矿业。这三个方向仍能维持年薪10万+的行情,特别是港航、铁路因无二建替代,属于“纯粹一建”刚需专业。前几天就看到东北某企业开出一级矿业项目经理年薪24万的待遇。坦白说,只要你敢扛项目风险,愿意配合喝茶,这种收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很多人怕风险,但说到底,收益从来与风险成正比。评估清楚,决策才理性。
总结来看,一建证书价值已不复当年盛况,部分方向正逐步边缘化。但市场并非全线崩盘,只是进入了新一轮调整与分化。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合理安排挂靠周期、认清市场趋势,比一味追求高价更重要。只有保持理性、尊重规律,才能在低迷期守住底线,在高峰期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