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一则重磅通报,点名处罚了9名存在“挂证”行为的二级建造师,直接撤销其注册资格,并在三年内不得再次注册。这个处理力度,不仅让整个建筑行业为之一震,也标志着全国范围挂证整治行动正在进入高压阶段,挂证“闷声发大财”的时代,或许真的要画上句号了。
此次湖南省住建厅的通报显示,被查处的建造师全部存在执业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的情况,符合“挂证”认定标准。处理措施非常明确,撤销注册资格之外,还设置了为期三年的禁入期,也就是说这三年内,个人将失去所有与建造师执业资格相关的职业机会。
更严厉的是,官方只留出了非常短的申诉期,从6月30日至7月4日,仅5天时间。这意味着如果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提交有效申诉材料,将无法再为自己争取机会,直接被“拉黑”。
在业内人士看来,湖南这次的通报只是一个开端。近年来住建系统通过大数据对比、跨部门联合稽查、实名制管理等手段,已经具备查处挂证问题的能力和系统支持。湖南作为第一批行动的省份,显然在为全国范围的整治树立标杆。其他如广东、江苏、山东、重庆、四川等建筑人才密集、工程量庞大的省份,极有可能迅速跟进,展开类似行动。
因此,此次通报的9人,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整治风暴正在逼近。对于仍抱有侥幸心理、依然在从事“挂证”行为的人员来说,现在确实已经到了“要么止损、要么被抓”的关口。
消息公布后,网上立刻炸锅。有不少人拍手称快,认为整治挂证有利于行业规范,保障工程质量,也体现了对真正从业者的尊重。
有人表示:“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挂证现象不治理,问题永远得不到根本解决。”
也有人指出:“真正干活的被冷落,光拿证不干活的反而赚钱太多,这样对努力工作的人不公平。”
但也有不少人喊冤。一部分挂证者坦言,现实太残酷,证书挂出去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
“工资太低,不挂证真撑不下去。”
“项目不给机会,证书又白考,没办法才去挂的。”
这些声音背后,其实也揭示了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比如收入不稳定、岗位缺口与持证人不匹配、在岗待遇与证书价值严重倒挂等。
这一轮整治背后不仅针对个人,也释放出对企业的警告信号。住建部门在核查挂证行为时,往往会同步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证书、冒名注册、资料造假等行为。
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主动排查内部证书情况,确认所有注册人员均为公司实际员工,确保社保、劳动合同、工作内容三方统一。
对于个人来说,更要及时纠正风险行为。一旦社保缴纳单位和注册单位不一致,尤其是在多个省份、多个企业之间频繁更换,很容易被系统识别为异常状态。此时继续挂靠,无异于“顶风作案”。
如果实在需要保持社保连续,也可以考虑注册个体企业或小微公司,虽然有一定成本,但至少合法合规,避免被处罚。
曾经,很多人靠一个证书,每年就能拿到几万元挂靠费,甚至有的高级证书能带来更高的额外收入。可这样的好日子,正在被现实迅速瓦解。
挂证本质上是灰色操作,长期存在于监管盲区,但现在风向变了,数据透明化、实名制普及、跨系统打通正在让一切隐形行为变得无处遁形。
与其继续冒险,不如趁早调整方向。当前行业对真正“在岗能干事”的人才仍有很大需求。比如一线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BIM技术员等岗位,如果具备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收入并不低,还能获得持续发展机会。
同时,升级职业资质、考取更高级别证书(如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结构师等)也依然是一条通畅的路径。只要真正掌握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行业内依然大有可为。
湖南的行动已经明确释放出信号:国家对挂证现象的容忍度已降至冰点。此类行为将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惩处,违规者一旦被查,损失的不仅是经济收入,还有执业资格、职业前景,甚至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对每一位建筑从业者来说,现在是最后的回头时机。及时清零违规记录,重回合规轨道,靠能力吃饭,才是走得更远的关键。
风暴已至,早做准备,才不会被裹挟前行。
上一篇: 浙江开始全面复查二建免考资格
下一篇: 二建分数线公布,山西降分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