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住建部动态核查升级,监理企业首次被曝光
更新时间:2025-07-02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174         

住建部动态核查


2025年,建筑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质监管风暴。住建部在年初对“四库一平台”进行系统性升级,正式上线了“动态核查”功能。这一功能的启用标志着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正从“被动备案”迈向“主动监管”,建筑市场的规范化、透明化管理进入全新阶段。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连串高强度、高频次的动态核查行动。不仅施工企业的资质情况遭遇了严格排查,近期监理企业也首次成为核查的“靶心”,显示出住建部在资质监管方面的全面收紧趋势。


一、第一批企业核查:半数未能完成整改,施工企业首当其冲

2025年5月,住建部在“四库一平台”公示了第一批资质异常企业名单,共计10家施工企业。这些企业在动态核查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例如人员配置不符、证书挂靠、社保不一致或干脆人员为“0”等情况。

在近两个月的整改期内,仅有5家企业完成了整改,另外5家企业仍无明显改进,甚至至今在平台上仍查不到一名注册建造师,令人质疑其是否已经完全放弃整改。这也意味着,即便住建部给出了整改机会,有些企业仍选择“听之任之”,对后果不闻不问,或许已经预料到资质终将被注销。

这些施工企业的问题,其实早已是行业“顽疾”:部分企业长期依赖挂靠人员维持资质,平时项目不多或经营困难,根本无力维持真实人员社保成本,一旦核查压实,立刻暴露原形。


二、第二批公示扩大核查范围,监理企业首次被曝光

就在第一批企业整改仍在进行时,住建部在平台上又公布了第二批资质异常企业名单,共涉及13家企业。与第一批不同的是,本次除了施工企业外,首次出现了5家监理企业被列入异常名单。这也意味着,监管对象已经正式从施工企业扩展至监理企业乃至整个工程服务链条。

根据公示信息,这批被标注为异常的企业最早在2025年2月18日就被发现问题,但截至三个月整改期限结束,仍未完成整改,才被列入公开名单。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5家监理企业表面上看资质不低:1家为综合资质,4家为专业甲级,理论上应是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都较高的行业代表。然而经查询“四库一平台”,这些企业竟然无一注册监理工程师在册,完全是典型的“空壳公司”。其中还有企业同时拥有施工资质,但人员配置同样为“0”。如此现象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直接说明当前仍存在一批靠“挂靠证书”“挂资质”维持运作的企业。


三、为何监理企业成“新焦点”?挂靠泛滥难以为继

其实,监理企业这次被“点名”并不意外。近年来随着监理工程师考试制度改革,证书取得难度有所降低,市场上的注册监理工程师存量迅速增加。但这并没有完全解决企业“配不齐人”的问题,反而催生了一大批仅为应付资质要求而临时找人“挂证”的空壳公司。

市场上不乏专业监理企业注册资本几千万甚至过亿,但核心技术人员寥寥无几,真正能指导施工、参与项目的注册工程师严重缺位。这些企业不仅没有能力承接实际监理业务,更容易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埋下风险。

从此次核查情况看,住建部正在向这些空壳型监理企业“亮剑”,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在强化工程安全与质量的根本保障。


四、核查对象将继续扩大,设计与勘察资质企业也难置身事外

除了施工与监理企业,住建部已多次明确:**动态核查机制将覆盖全行业各类资质单位,包括勘察、设计等领域。**未来建筑行业的每一个资质等级、每一个持证人,都必须是“实人实岗、实名实干”。

尤其是勘察设计类企业,一直以来由于项目组织方式相对灵活,人员流动性大,也存在“证书挂靠、兼职、不交社保”等普遍问题。动态核查机制下,这些问题将逐一暴露,空壳设计公司将逐步被清理出市场。


五、整改窗口仍在,企业选择决定命运

尽管被标注为资质异常,住建部目前仍给予企业合理的整改时间和改正机会。第一批被公示的企业中,已有半数通过整改重新获得“正常状态”标识。监理企业所需注册人员相对较少,整改门槛低于施工企业,如果企业有意愿,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完成整改。

但问题在于,不少企业“躺平心态”严重,对整改既无意愿也无行动,只想通过拖延蒙混过关。这种心态在动态核查时代只会将企业推向“死亡边缘”。


六、从宽松挂靠走向实名实岗,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本轮住建部动态核查带来的冲击不仅是监管手段的升级,更可能引发一场行业结构性变化。未来行业中将只容得下真正有技术、有人员、有履约能力的企业,而依赖挂证维持资质、靠资质“吃饭”的企业终将出局。

与此同时,注册类证书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被挤出,证书挂靠行情将走向终结,证书的价值将逐渐向“真实能力+实际服务”靠拢。监理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等证书的流通属性将被弱化,岗位化、实操化趋势将愈加明显。


核查已成常态,合规才是出路

住建部资质动态核查工作已经常态化,未来每一个企业都将被“实时抽查、动态监管”,没有侥幸空间。当前建筑行业本就竞争激烈、利润下滑,企业若还靠“空壳运作”生存,只会被时代淘汰。只有真正重视人才配置、踏实开展项目、合规经营,才有可能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中站稳脚跟。

下一批被公示的,会不会是某家设计院或勘察单位?建筑行业的自净机制已经开启,接下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