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施工企业注意!电力资质新规已发布
更新时间:2025-05-12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311         
标签: 电力资质新规

电力资质新规


2025年7月1日起,《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第30号令)。该《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原2020年第36号令将同步废止。此次修订共修改26条,删除1条,聚焦许可等级压减、申请条件优化、监管体系完善等核心内容,全面提升了许可管理的法治化、标准化与便利化水平。


对于电力施工企业、电网公司、工程总包单位以及相关人员而言,本轮调整不仅是行业准入门槛的再梳理,也预示着电力设施建设领域监管思路的新一轮转变。


一、立法依据更完备,许可范围更清晰

新版《办法》在总则部分,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作为上位法依据,进一步强化了许可管理的法律基础。同时,明确了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的定义,并细化了许可业务范围。特别指出,从事发电项目升压站、外送线路等涉网工程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许可证,不能再打“涉网项目不属于许可范围”的擦边球。


这一调整解决了旧版《办法》中许可范围界限不清的问题,使得行业监管依据更具操作性和可追溯性。


二、许可等级压减,申请条件优化

此次修订最大亮点之一是许可等级由原五级压减为三级,即:

1.保留原有一级许可不变;

2.原二级、三级合并为二级;

3.原四级、五级合并为三级。


在压缩等级层级的同时,《办法》同步优化了各级许可对应的业务范围与申请条件:

1.明确不同等级所可承揽的电压等级和项目类型;

2.调整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数量;

3.细化人员的职称、学历、社保缴纳等硬性要求;

4.优化企业过往工程业绩要求,使评审更聚焦“实绩实人”。


对于企业来说,此轮改革意味着资质晋升路径更短,但对人员合规性和工程能力的考查更加严格,虚报人员、挂靠人员将面临更大风险。


三、许可流程更便捷,电子化管理成趋势

为推动政务数字化改革,此次《办法》大幅优化许可服务流程:

1.统一提出电子证照推行要求,逐步取消部分纸质资料;

2.明确许可延续时需提交的项目业绩清单、履约证明等材料格式与内容;

3.规范许可注销的适用情形及程序;

4.提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实现跨地区协同审批。


该变化有助于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办事效率,也为行业监管数据统一提供了基础支撑。


四、监管机制更严密,法律责任更明确

新版《办法》建立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强化对持证单位与从业人员的日常监管与惩戒措施:

1.明确对以欺骗手段获取许可证、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配合监督执法等情形的处罚范围;

2.调整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上下限,增强执法威慑力;

3.引入信用管理机制,将违规行为纳入企业及法人的信用记录。


这种更严格、更规范的监管措施,回应了近年来行业中个别企业“挂证经营”“无证施工”等问题频发的痛点。


同时再次强调,任何单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违规行为将依法追责。


五、行业影响与合规建议

本次管理办法修订,不仅压缩了等级结构、明确了职责分层,还标志着行业管理从“许可管理为主”逐步转向“合规监管为重”的阶段。


对于相关企业和人员而言,应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1.及时对照新标准,修订人员配置、业绩储备等申报材料;

2.清理不合规挂靠人员,确保核心岗位员工具备实际社保与在岗记录;

3.准备数字化转型,适应电子证照、线上报送的新模式;

4.主动接受监管抽查,建立合规备案资料库。


企业只有尽早完成过渡、规范运营,才能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持续获得市场准入和稳定发展。


新版《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在即,电力建设行业的资质管理将迈入新的标准周期。监管更加清晰、审批更加高效、违法成本更加可控的管理格局,正逐步形成。


行业各方唯有紧跟政策步伐,回归“合法资质、真实能力”的本源,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