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筑行业悄然出现一个新现象——退休建造师证书再次成为市场“抢手货”。各类中介和企业纷纷四处寻找60岁以下的退休建造师,特别是拥有一级房建、二级市政等热门专业证书的人员。有企业甚至一次性招入多个退休建造师,用于维护资质、办理延期等业务。
为什么退休建造师又能用了?
其实,这一波热潮的背后,与各地资质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例如,在2024年1月1日,日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发布温馨提示,指出“根据山东省资质审批管理要求,60岁以内退休人员使用建造师证书的,不再作为有效注册人员认定”。这意味着,这些证书不能再用于实际项目和招投标活动,但仍可以用于企业资质维护和延期。
之前的说法是:由于退休建造师无法再正常缴纳社保,因此其证书不能用于资质用途。但现在,政策有所松动,多地(如北京、福建、浙江、江苏等地)陆续开放60岁以下退休建造师的使用权限,允许其用于企业资质维持,不再强制视为“无效注册”。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用人成本压力大,急需低成本合规手段。与在职人员相比,退休建造师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涉及“唯一社保”检查,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成本更低,规避了因挂靠违规被查处的风险。
企业为什么疯狂找退休建造师挂靠?
从目前来看,退休建造师几乎是企业“维稳资质”的最优选择之一:
1.不参与项目、不涉及招投标,风险小;
2.不用缴纳社保,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3.年龄符合要求(60岁以下),证书仍具“可用性”;
4.挂靠市场价格合理,例如一级房建挂靠一年仅需约1.6万元。
可以说,这类证书的“挂靠”风险已被政策柔性处理为“过渡使用”,成为企业应对当前建筑行业资质压力的重要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价格冷热不均
除了退休建造师,近期部分证书也出现价格回暖的迹象,比如:
1.一级铁路建造师:成交挂靠价格高达25–30万元/年;
2.一级矿业:证书挂靠含金量稳步回升。
这些价格变动说明,虽然政策在不断调整,但市场仍有真实需求,证书仍有价值。
证书依然是“硬通货”,但周期性明显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人对建造师证书失去了信心,尤其是针对“挂靠”政策收紧和执业检查频率加大的背景下。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证书有价”的周期仍在波动中存在,只要你有证,有需求,自然有市场。
你努力了,市场自然会回应你。
无论你是已退休还是还在备考,这轮市场变化都传递出一个信号:建造师证书的含金量,从未真正失效,只是走进了“理性周期”。
上一篇: 二建考试刚结束,今年题难吗?
下一篇: 一级建造师挂证现象:市场趋势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