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四库一平台新规上线,企业和人员都要小心
更新时间:2025-05-01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271         
标签: 四库一平台

图怪兽_棕色渐变企业金融直播广告banner.jpg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四库一平台”作为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的核心平台,其作用正在日益增强。2025年,四库一平台新上线的“动态核查”模块,标志着建筑行业已步入更加智能化、系统化、严格化的常态监管新阶段。针对资质标准不符的企业,该模块将开展“资质异常标注”,一旦企业被地方住建部门标记为异常,就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整改,逾期将被集中公示,甚至面临资质撤销的风险。


这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深度洗牌。


一、资质异常不再隐藏,地方建委主动标记上报

与以往系统自动筛查不同,此次“资质异常”标注主要由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主动排查并标记。标记后,异常信息将逐级上报,最终在“四库一平台”对外公示。这意味着,企业的每一项资质状况都将处于透明、公开的监管之下,任何短板都难以掩盖。


近期,浙江省就因逾期未整改,撤销了两家位于杭州的装饰装修二级资质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装修二级资质对人员要求并不高,整改难度小,企业如果真想保住,一般不会轻易被撤销。这也说明,有些企业可能主动放弃了这张牌照,在如今高压监管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下,“主动退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已有超过一万家建筑企业注销了资质。可以预见,2025年仍将延续这种趋势:保不住资质的企业将不断被清出市场,行业逐渐向“强者恒强”的局面集中。


二、监管延伸至执业人员,频繁变更将被锁定

除了对企业资质进行动态核查外,人员管理也同步加码。福建省已经率先对“频繁跳槽”的注册建造师展开监控。凡是一年内变更注册单位超过两次的二级建造师,将被系统标记;若在365天内尝试变更至第3家单位,注册系统将直接锁定,不再受理,必须在当前单位满一年后才能再次流转。


这类监管新规,体现了一个核心原则:人证合一、行为真实。那些试图靠“挂证”、频繁跳槽规避风险的做法,将越来越难以实施。一旦被锁定,这些人员将在职业流动和执业权利方面受到重大限制。


三、组合拳背后的三大监管趋势

“四库一平台”的动态核查机制与执业人员监管体系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组合拳”,预示着未来行业监管将呈现出三大明显趋势:


1.立体化监管网络:智能系统与人工核查并行

依托平台大数据,构建以动态分析为核心的智能预警系统,同时结合地方建委的实地核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系统与人工结合的立体监管结构。


2.资质与人员联动治理:一体化约束机制

企业资质与注册人员的资格状况紧密挂钩,人员不合规将直接影响企业资质,企业资质被标记也将限制人员执业流动,形成双向制约。


3.市场退出闭环:预警—整改—公示—注销

通过异常标注提前预警,给予整改期,但整改不到位将进入集中公示甚至注销环节,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市场清退流程。


四、企业与人员,如何应对这场系统性转变?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过去那种“挂证凑资质、靠项目冲业绩”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在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的监管背景下,企业唯有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在行业深度调整中生存下来:

1.夯实技术力量:储备稳定、合规的注册人员,避免频繁更换导致资质不稳定。

2.规范内部管理: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加强人力资源和数据上报的规范性。

3.建立持续合规体系:主动应对核查,设专人跟进政策变化,形成自查自纠机制。


而对于注册人员而言,更需要重视执业行为的“轨迹合规性”与“专业价值体现”:

1.打造真实职业履历:避免频繁跳槽或“挂证式”就业,保持执业路径连续性。

2.提升专业差异化能力:专精某一方向,如绿建、BIM、全过程咨询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3.提前布局未来职业路径:结合行业趋势与监管政策,规划3-5年的职业发展方向。


四库一平台的动态核查和执业人员监管改革,是建筑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对一些企业而言,它是一次“淘汰令”;但对真正有实力、有合规意识的企业与从业者来说,它同样是一道“护城河”。


未来,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管理规范、人员合规的企业和人才,才能穿越行业调整期,在建筑行业新时代中稳健前行。监管在升级,行业在洗牌,留下的,终将是强者。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