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合肥住建局一纸通知震动业内:资质延期动态核查全面升级,明确要求企业按规定配置建造师和技术负责人,特别提出——一年注册两次及以上的建造师将不再被视为有效人员,技术负责人则必须提供社保账号和密码,以验证履历与社保是否一致。这被不少人解读为“严打挂靠”的信号,认为住建部门终于要动真格的了。
但仅过一周,4月18日,风向突变。合肥住建局发布新政策称,资质延期可采用“告知承诺制”进行申报:企业只需承诺自身符合建造师和社保配置要求,便可顺利延期,不再提交纸质或电子材料,仅承诺后续一年内接受动态抽查。这等于是先放企业一马,允许其暂时“空转”,后期再慢慢整改。
表面上看是政策前后不一致,实则是政策制定者的两难权衡。在目前证书价格高企、企业盈利困难的现实下,强硬执行只会导致大批中小企业“退场”,不仅增加了失业压力,也影响税收与地方经济稳定。尤其是这类中小企业往往承担着大量就业岗位,若一刀切要求立即配齐证书,代价远大于收效。
这一幕让人不禁回想起2023年10月的“建筑资质集中延期潮”。当时由于资质批量到期,各专业一建证书价格飙涨,众多企业叫苦不迭,最终逼得行业协会联名向住建部施压,要求降低建造师配置标准或延后延期时间,才勉强稳定局面。
从建造师的角度看,这是难得的红利期。
一纸文件就可能带动证书行情从10万飙升至20万。一建铁路、矿业等专业甚至一证难求。这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市场供需博弈下的自然结果。大企业自有人才储备,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此前基本是“裸奔”状态,如今一刀切要求补齐建造师,自然是激起市场对优质证书的争抢。
技术负责人方面,不同省份的要求也各有差异,影响证书的区域价值和溢价水平:
1.江苏:要求毕业满8年、安全B证满2年,上一单位注册满一年且相关专业一致。
2.广东:相对宽松,只要求毕业满10年,注册半年即可,不强制B证。
3.四川:强调社保或注册满8年,且多数要求社保挂靠于施工单位,短期给价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新办资质的技术负责人要求显著高于延期:不仅要有两个大型A/B级项目业绩,还需四库一平台可查。相比之下,延期的要求宽松不少,这也让“老证”更为吃香,经验值直接体现在市场溢价上。
政策是在查“挂靠”,但不敢查得太狠。
一旦全面封堵挂靠途径,势必引发企业大面积退出。政策制定者显然意识到,“水至清则无鱼”,因此采用“宽进严出”策略——延期先放行,用“告知承诺制”稳住市场;再通过抽查机制筛选不合格企业,分阶段清理空壳。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保留住一定的市场活力,又为真正想生存的企业提供时间窗口去调整和完善。反过来看,对建造师而言,这种“后查”机制就是实打实的利好。因为只要企业要活下去,迟早要配齐人员,意味着建造师证书的需求始终存在。
未来,是一场供给侧改革的大洗牌。
动态核查机制之下,那些没有实质业务能力、没有人才储备、没有技术支撑的“壳公司”,最终会被清理出局。这对真正有能力、有资源的企业是一种优化,对拥有注册证书的人才也是价值回归。
当然,短期内也可能出现企业“抢证”导致价格上涨,之后“缓冲期”价格再次回落的情况,但这不妨碍整个建筑人才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真正能在市场里活下来的建造师,不是靠“躺赚”,而是靠持续学习与资源积累。
眼下这行情,企业生存不易,工程人更不容易。但正如你所说,没负债就战胜了90%的人。大环境难以改变,个人能做的,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考几个证,多一份保障,多一个选择。行业正在经历阵痛,但也是重新洗牌、重新出发的机会。
下一篇: 2025年安徽省一级建造师挂靠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