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挂证失效已成定局,建造师必须人到证到
更新时间:2025-04-24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138         
标签: 建造师

图怪兽_做职场商务精英简约众号封面首图.jpg

近期,全国各地招标投标市场正在发生一项关键变化:越来越多地区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必须亲自到场参加项目投标答辩,甚至将“是否到场”作为评标的重要依据。这不仅在强化投标过程的专业性与透明度,也在倒逼“人证合一”的落实,极大提升了能实质到场参与项目的建造师的含金量和市场价值。


多地同步推进:项目经理到场成“标配”

在过去的投标过程中,注册建造师往往作为“纸面资历”被提及,真正到场参与答辩的比例较低。而如今,这一现象正在被彻底改变:


1.浙江丽水:明确提出,拟派项目负责人未按时到场参加答辩的,直接记0分,视为放弃答辩。不仅要本人到场,还通过二代身份证与支付宝电子身份证进行双重身份核验,并当场拍照留存。

2.江西地区:在“确认建造师”环节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确保拟派注册建造师确实为实际到场人员,有效杜绝挂证、冒名顶替行为。

3.成都、北京等地:将项目答辩作为中标评审的常规步骤,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参与;同时,北京还将企业的质量控制记录、安全事故和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列入最终定标考量范围,进一步强化企业整体履约能力的评估。

4.上海:不仅要求投标单位的注册建造师数量满足资质要求,还明确将项目经理是否答辩纳入技术标评审范畴。若项目负责人未按要求出席,直接视为弃标处理。

5.杭州:实行投标答辩信用管理,拟派项目负责人不按要求出席的,由招投标监管部门按规定进行信用扣分,长期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市场准入与项目竞争力。


答辩机制背后:建造师含金量再升级

越来越严格的答辩机制背后,是市场对建造师实际参与度、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的高度重视。相比过往“挂名不挂责”的操作,当前制度更加强调:

1.实名制参与:身份核验从“证书对得上”转向“人证实时一致”;

2.能力现场展示:不仅有资质,还要有表达能力、方案统筹与答辩应对力;

3.责任持续追溯:投标答辩只是开始,投标成功后将面临全过程管理履职。


这也意味着,真正能参与现场、具备专业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建造师,其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用人单位在选派项目负责人的时候,越来越倾向于选那些可以全程跟进、配合答辩和管理、甚至代表企业形象的人才。


趋势信号明确:挂证式投标行不通了

这一系列制度变化传递出明确信号:挂证行为正在失去市场生存空间。多地借助人脸识别、身份双验、现场拍照等手段构建“实人实岗”机制,让真正参与管理的建造师才有市场。


可以预见,未来在投标市场中,是否能亲自到场、是否能在答辩环节展示自身能力,将直接影响:

1.企业是否能中标;

2.建造师个人是否受青睐;

3.是否能持续获取高质量项目资源。


建造师新时代来临,能出场就是硬实力

随着各地对注册建造师参与度的制度性强化,**“会出场、能答辩、敢担责”**的建造师成为市场最抢手的资源。不再只是挂个名、出个证,而是全面参与,从投标答辩到后续履约全过程都必须到位。


对于企业而言,找一个“能出场”的项目经理远比找一个“挂名”的证书更有价值;对于建造师个人而言,也意味着一个新的职业升级窗口已然开启:有能力者,机会更大,收入更高,话语权也将更多。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