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远程挂证行不通了,项目现场考勤成关键
更新时间:2025-04-22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677         
标签: 远程挂证

图怪兽_蓝色渐变大气证券直播课课程封面.jpg


在当前建筑行业监管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挂证行为正逐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外地挂证人员的管理上,矛盾愈发凸显。由于这些人员的实际工作地点并不在本地,当地主管部门在组织履职核查时,往往难以及时取得有效配合。人员不到岗、沟通滞后、责任落实困难等问题频频发生,一旦检查深入,很容易暴露出“人证分离”的挂证事实,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相比之下,本地持证人员的配合度明显更高,他们能快速响应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安排,随时参与项目例行检查、履职签字、技术交底等关键环节。这种“随叫随到”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执行效率,也使企业在项目管理和外部监管中更具主动权。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员时,已倾向于优先考虑本地可社保配合、可随时出现场的“实人实岗”人才。


与此同时,各地对于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现场履职检查也在持续加码。现在不仅是建造师证书的匹配问题,更是对“是否到岗、是否参与实际项目”的动态核查。对于那些依赖挂证完成资质要求、实际无人履职的企业,相关部门会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甚至会在“诚信评价系统”中留下不良记录,严重的可能影响企业的资质延续和后续投标资格。


在招投标环节,挂证现象也正在受到更为严苛的审视。业主单位和政府平台普遍开始将“项目团队配合度”纳入评标的重要指标。一个项目的团队如果长期不能在现场协作配合,无论是图纸会审、变更答疑还是施工协调,都会影响整个项目推进的效率与质量。而这些具体的配合情况,往往都会在竣工后纳入对建设单位的综合评分,并最终影响到企业未来在其他项目中的中标概率。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管理策略,不再一味依赖外部挂证获取资质,而是逐步向“能力驱动型”的管理模式转型。他们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通过内部培训、技能竞赛、岗位轮岗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在探索通过优化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因挂证而带来的法律和经营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与“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逐渐成熟,证书挂靠的隐蔽性正在急剧下降。系统可以自动比对建造师的注册单位、参保信息、项目履职记录,一旦发现存在异常(例如社保地与项目所在地长期不一致),便会触发预警,甚至直接进入黑名单处理程序。


可以预见,未来的建筑市场,将逐渐摆脱“靠证吃饭”的低效模式,转而向“靠人干活”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迈进。对于企业而言,与其继续冒着高风险维持挂证操作,不如趁早布局人才队伍和项目管理机制的升级;而对于从业人员而言,真正提升专业能力与现场实操经验,才是对抗行业洗牌潮中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