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合肥两则新政,建企与建造师何去何从?
更新时间:2025-04-19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4342         
标签: 合肥两则新政

图怪兽_留学英语培训课程封面.jpg


近日,合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接连发布的两则通知,在建筑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4月11日发布的《关于2025年第一次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结果的通报》及4月17日紧随其后的《关于企业资质延期工作的补充通知》,表面上看似一紧一松,实则透露出监管思路的深层次调整与行业管理逻辑的再平衡。


一、从严管出发:遏制建造师频繁变更注册现象

411日的通报中,有一项新规引起了业内极大关注:对在一年内变更注册单位两次及以上的建造师,在动态核查整改中将不再作为有效人员认定。该政策将自202551日起正式执行,意味着频繁更换注册单位的建造师将失去资质认定的资格。


这一举措,剑指行业长期存在的证书流动性过强问题。在现实中,不少建造师为了寻求更高薪酬、更优项目资源或更具发展前景的企业,频繁更换注册单位;而部分企业为了满足资质要求,也会在短期内借用、租用建造师证书。这种灵活调配的背后,虽解决了短期的利益需求,却也造成了资质虚假、工程质量监管乏力等行业乱象。


新政的落地,显然意在打破这种虚假流动,通过压缩建造师自由跳槽的空间,推动其与企业之间建立更为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从根本上提升资质申报的真实性与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二、政策松绑:资质延期申报可承诺制操作

然而,就在业内仍在围绕411日政策展开深入解读之际,417日,合肥市住建局又发布了另一则补充通知,提出:在企业资质延期申报过程中,建造师社保可采取告知承诺制申报。


这一举措,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所谓告知承诺制,即企业无需提交建造师社保证明原件,只需承诺其社保属实,便可完成申报流程。此举无疑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在人员社保缴纳与资质维持方面的压力。


这一松绑式调整,与11日的紧缩式监管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不少企业感到措手不及。一方面政策提高了注册建造师的管理门槛,限制其变更频率;另一方面却放宽了企业在资质延期中的操作条件,呈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政策格局。


三、行业反应:退证潮与人力策略调整

新规落地之后,一些企业迅速做出反应。为了降低资质维护成本,不少企业开始主动退还部分注册建造师证书,试图在短期内压缩用人成本。这一退证潮的出现,在业内形成了微妙的连锁反应:


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通过政策的弹性空间节约开支,但在未来资质升级、项目投标等关键环节,若缺乏足够有效注册人员,可能会因此错失市场机会,埋下发展隐患;


对建造师个人而言,面对注册限制的新规,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将更加谨慎,更注重企业的稳定性与长远发展,减少为跳槽而跳槽的盲目行为。但同时,也必须面对部分企业退证后带来的失业风险与市场波动。


四、制度背后的考量:稳定合作,优化生态

合肥市住建局此次双重政策的出台,不仅展现了监管层对建筑行业治理力度的加强,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在努力兼顾企业运营的现实困难。


政策组合拳的背后,是一种更为成熟和灵活的治理思路。通过限制建造师频繁变更单位,压实行业规范底线;通过告知承诺制为资质延期开绿灯,给予企业合理的缓冲期。最终目标,是希望促成**“建造师与企业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行业生态**,为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支撑。


五、未来展望:谨慎调整,理性应对

当前政策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混乱与压力,但从长远看,将引导建筑行业迈向更加规范、透明和健康的发展轨道。企业应着眼于人才储备与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依赖政策漏洞;建造师也应更加注重职业稳定性与发展空间的协同。


总之,这场由政策引发的行业震动,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只有在变化中找准方向,企业与个人才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迎来真正的转型与发展。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