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尤其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过程中,“挂证”现象一直是行业内的敏感话题。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规范化,挂证整治已成为行业监管的重点之一。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这种行业环境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期,住建部及各地住建局的持续监管,更让“挂证”问题浮出水面,带来一系列深远的讨论。
1. 挂证整治:从严查到执行
2025年2月21日,贵州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处理涉嫌“挂证”企业名单的通告》,通告中提到,目前六盘水市仍有573家企业聘用“挂证”人员。虽然名单中未具体列出涉事人员,但规定了整改时限,要求企业自查并对挂证人员进行注销。而与此同步,海口市住建局也公布了涉嫌挂证的人员名单,涉及2282人。根据住建部此前的安排,挂证整治的排查处理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在2025年3月前完成整改。
近年来,住建部不断加强对挂证行为的查处力度。从上一轮的查处结果来看,对于挂证的个人,住建部通常采取撤销注册许可的措施,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注册。而对于涉及的企业,违规使用挂证人员的公司将被纳入资质动态核查,重点检查其参与投标的项目及在建项目的合规性。这种从严的查处使得挂证行为的风险不断增加。
2. 挂证现象的根源与隐患
尽管政策逐步趋严,但挂证现象依然根深蒂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挂证不仅是一个合规问题,更是维持项目正常运作的“潜规则”。在行业竞争激烈、项目需求量大的背景下,挂证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的“无奈之选”。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公司,若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资质人员,挂证便成为企业参与投标和顺利承接工程的“救命稻草”。
这一现象也让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极大的职业风险。由于行业内“挂证”行为大多没有实际参与工程项目,挂证人员的工作内容实际上与其证书的功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对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规范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导致了部分从业人员在技能和经验上的积累受限。
3. 市场现状:挂证与全职持证的矛盾
在现阶段的建筑行业,挂证与全职持证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许多企业在求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希望通过挂证来充实自己的技术力量。然而,实际情况是,虽然挂证解决了项目人员资质的问题,但也让行业面临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因为,挂证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常常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且挂证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全职持证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虽然能为企业提供更具技术含量的服务,但因为工程行业人才短缺和薪资水平的局限,全职从事工程工作的人员数量却远远不够。即便如此,对于希望长期在建筑行业发展的人员来说,考取相关证书、成为全职持证人员,依然是提高个人竞争力、谋求职业发展的必要路径。
4. 持证的价值:超越证书本身
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工程人员来说,持证的意义远超越单纯的证书本身。在过去的几年里,持证工程师的职业路径和收入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职位上,持证不仅能够帮助个人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还能够为其打开更多的晋升通道。例如,在一些国企项目中,持证工程师的基础薪资要比同岗位的非持证人员高出2000至4000元,此外,持证人员还可以获得证书补贴、项目分红以及投标出场费等额外收入。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持证工程师的“选择权”也更大。无论是继续留在施工单位,还是转行至甲方公司、咨询公司,证书都是最好的敲门砖。甚至在公司裁员时,持证人员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保障和待遇。这些无疑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安全感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5. 持证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持证工程师的优势显而易见,但考证的过程对于许多在工地忙碌的从业人员来说却充满挑战。备考一级建造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能否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毅力,往往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行业的变动、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也都影响着持证人员的就业状况和发展方向。
尽管如此,考取证书依然是建筑行业人员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持证的工程师将成为市场上的核心人才,尤其是在未来技术含量更高、项目复杂度更大的工程中,持证的专业能力将成为企业最为看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6. 持证与挂证:未来的选择与应对
随着挂证整治行动的不断深化,未来建筑行业的人员将面临更多的选择。对于那些依然选择挂证的企业和人员来说,必须清楚挂证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尽早转向全职持证的道路。而对于已经在全职岗位上的持证人员来说,他们将凭借证书所带来的专业能力,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持证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将决定其在行业中的发展空间,而挂证行为则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作为工程人员,无论是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还是为了推动行业的规范化,选择持证,踏实备考,是每个工程从业者应当做出的明智决策。
上一篇: 考一级建造师证书要趁早?
下一篇: 你必须知道建造师挂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