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建筑企业资质常态化监管新规
更新时间:2025-02-19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5692         

上海建筑企业资质


2024年12月28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宣布将自2025年4月1日起,实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常态化监管,持续至2029年12月31日。这个决定如同投石激起千层浪,行业内掀起了巨大的反响。距离这一政策正式实施仅剩不到两个月,上海的建筑企业即将迎来一次大洗牌。这个新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游戏规则,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规亮点与核心要点

该管理办法的出台,目的是通过更严格的资质监管,推动建筑行业的优胜劣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下是该办法的主要内容:

 

1. 资质标识的分类管理

上海市建设管理部门将依托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四库一平台”)以及上海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建管平台”),对在沪建设工程企业的注册人员资质进行日常监管。如果企业的人员注册不足资质标准的要求,将被根据缺失的人员比例标识为不同的状态:

提示状态:当企业注册人员低于资质标准的75%但高于或等于50%时,标识为提示。

提醒状态:当企业注册人员低于资质标准的75%且高于或等于25%时,标识为提醒。

警示状态:当企业注册人员低于资质标准的25%时,标识为警示。

这一制度意味着,企业必须确保其人员符合资质要求,否则会受到监管部门的警告和提示,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资格。

 

2. 动态核查机制

为了确保企业持续符合资质标准,上海市和各区建设管理部门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动态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净资产、技术人员的配备以及技术装备等是否符合资质标准。这种不定期的核查机制,不仅提升了资质管理的透明度,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合规的机会:

提示状态企业:将进行一定比例的动态核查。

提醒状态企业:加大动态核查抽查比例。

警示状态企业:所有涉及警示状态的企业将进行全量核查,确保其资质符合法规要求。


3. 资质标识的实际应用

该管理办法不仅规定了企业资质的分类,还明确了资质标识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对招标和发包环节的影响。招标人在设置投标人资格时,必须充分考虑资质标识状态,确保选择具备合规资质的企业。相关监管部门也将加大对存在资质标识企业的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合规企业能够在招投标中占据优势。

 

4. 整改与处罚措施

如果企业的资质未能符合标准,相关部门将向其发送《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后,企业需提交材料,由建设管理部门复核。如果整改合格,企业的资质状态将恢复为“正常”。但如果整改不到位,或整改期过后仍未达到标准,企业将面临资质注销的风险。

 

这一整改流程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合规意识,并迫使那些未达到标准的“僵尸企业”进行清理,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市场的健康水平。

 

行业影响:优胜劣汰,市场洗牌

这一新规的实施,将对上海的建筑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大量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将被淘汰出市场。过去,许多企业通过不规范的操作,如资质延期前将人员齐备,资质通过后迅速清空人员等方式,规避了监管,最大化降低成本。但新的监管办法要求企业长期保持合规,减少了这一灰色操作的空间。

 

资质标识和动态核查的频次增加,将使得企业对建造师的需求常态化,尤其是对那些有真实社保和公积金的建造师的需求,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有真实人员配置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因为只有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