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建筑行业证书风云:从高峰到内卷,建造师的生存之道
更新时间:2025-01-25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2352         
标签: 建造师

建造师


一、建造师证书的黄金时代

在建筑行业的高峰时期,建造师证书一度炙手可热,市场需求和高薪酬吸引了无数从业者投身考证热潮。尤其是2018至2019年,被称为“一二建高峰年”,证书价格如同抢房热潮般节节攀升。

当时,一级市政建造师证书的挂靠费用高达8-9万元/年,港航、矿业、铁路等小众专业甚至突破10万元/年。连最普通的一级房建挂靠资质也能达到3.5万元/年。对于拥有多本证书的建造师来说,挂证收入已足以承担一台豪车的全款费用,更不用提广东地区二建市政证书年挂靠费竟能超过5万元。

那段时间被戏称为“一建养房、二建养车”的黄金时代,建造师证书成为建筑从业者获取财富的重要工具。

 

二、行业下行,证书价值缩水

随着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建筑行业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市场需求锐减,证书价格随之大幅下降。许多企业为了生存,采取裁员降薪、降低成本的策略,大量项目资金链断裂,工人讨薪事件频发,甚至出现了企业号召员工贷款“救急”的荒唐现象。

不少企业利用“人才沉淀池”政策,仅支付最低工资,逼迫员工主动离职。然而,许多建筑从业者即便被拖欠数月工资,也选择继续坚守岗位。一方面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可能结清欠款的期待。

这种窘境的背后,是行业的内卷与生存压力。一建虽然仍是建筑行业的门槛,但其附加值和收入保障已不如往昔。

 

三、考证内卷加剧,外行人加入争夺

近年来,一级建造师的报考人数逐年攀升,2024年的报考人数甚至突破200万。考证大军不仅包括传统的工程从业者,还吸引了大量外行人士,例如自由职业者、网约车司机、美容师等。

许多自媒体鼓吹“一建养房、二建养车”的快速致富神话,进一步刺激了考证热潮。然而,这也导致了存量市场蛋糕的进一步分割,加剧了证书的同质化和行业的恶性竞争。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加强了资格审查,试图遏制不具备行业从业条件的人员考证。

从长远来看,这种内卷趋势将迫使建筑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例如考取更多增项、积累职称和项目业绩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四、证书资产化与挂靠风险

建造师证书逐渐被视为一种长期收益的资产。许多从业者通过短期挂靠、挂资质的方式获取额外收入。然而,这种操作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例如挂靠单位拖延注销、证书被扣押等问题。一些从业者选择将证书挂靠至资质齐全的央企或国企,以追求更高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积极维护证书的完整性,例如考取安全B证、申评职称等,以延长证书的挂靠年限。但也有不良企业将建造师视为提款机,在赚取高额中介费后,出了问题却毫无责任感。这种现象让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与其盲目追求挂靠收益,不如更注重证书挂靠的安全性。

 

五、未来展望:保持竞争力,积极应对

尽管建筑行业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建造师证书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行业内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个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专业能力:考取更多增项,丰富职称和业绩经验。

选择稳定挂靠:优先选择资质齐全的央企或国企,降低挂靠风险。

关注行业政策:了解资格审查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职业规划。

积极维护权益:面对不良挂靠行为,及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行业的寒冬虽然让人焦虑,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建筑从业者来说,坚守初心、提升技能,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六、结语:苦难与希望并存

建筑行业的高峰时期已成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毫无希望。在这个转型的时代,建筑从业者需要用智慧和努力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正如有人所说,经济不好人心不古,但希望永远在心中。在内卷的浪潮中,坚守道德底线、追求专业精进,是每一位建造师的责任与选择。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