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在资质申请过程中,工程业绩的“含金量”成为了企业和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随着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的通知,建筑行业对于带有业绩的建造师的使用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短期挂证的现象面临严峻的监管和审查,带业绩的建造师在短期挂证中频繁使用的现象将不再被视为可行。此政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资质申请,也给部分依赖挂证的建造师带来了困境。
政策背景与变化
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通知,主要对建筑企业申请资质时所需的工程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绩进行严格审查,要求所有涉及的业绩都必须录入“四库一平台”。四库一平台是全国建筑行业资质管理的一项数据库,记录了项目业绩和技术人员的资质信息。企业在申请资质时,所使用的业绩信息必须来自于该平台,能够通过平台直接查询到。
虽然根据政策,未能录入“四库一平台”的业绩可以通过项目所在地住建厅进行鉴定,并出具确认函,验证业绩的真实性,但这一过程也极为复杂,可能因资料缺失而无法成功验证,进一步提高了拥有平台录入业绩建造师的含金量。因此,真正能够通过系统查询的业绩变得越来越重要,带有业绩的建造师在这一政策下获得了更高的“价值”。
短期挂证的风险加剧
甘肃省住建厅明确指出,对于那些频繁为不同企业提供资质申请,或者短期内多次变更注册单位的建造师,将纳入重点监管对象。这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资质申请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企业将被动态核查,项目经理的劳动关系、社保和工资流水也将成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随着此政策的出台,带有业绩的建造师短期挂证行为面临更大的风险。尤其是那些频繁参与资质申报的建造师,可能因挂证频繁、证书轨迹不稳定,被查到后不仅会遭遇企业资质申请的失败,还会面临罚款、吊销证书等惩罚。特别是在企业的资质申请中,招标方和住建厅会对技术负责人是否为“挂靠人员”进行详细调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企业的资质申请将被废标,而建造师本人的证书也可能被注销或暂时冻结,造成无法在短期内继续使用。
企业的资质申请与监管压力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资质申请是涉及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由于建筑行业项目的复杂性和法规要求,企业通常需要依赖具有一定业绩的建造师来提高资质审批的通过率。然而,由于带业绩的建造师频繁挂靠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了一些企业采用短期挂证的方式进行资质申请。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暂时解决企业资质需求,但随着监管的加强,短期挂证的风险日益增加。
从企业角度看,频繁使用带业绩的建造师挂证,不仅可能带来资质申报失败的风险,也将使企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与管理。如果企业未能遵守相关法规,出现违规行为,企业将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进行动态检查,甚至可能面临暂停承接新项目或无法继续运营的危机。因此,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合规,避免仅依赖挂证来完成资质申请,转而采取长期合作、培养技术人才的方式,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合规发展。
带业绩建造师的应对策略
对于带有业绩的建造师来说,短期挂证的机会正逐渐消失,频繁挂证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建造师应避免频繁更换注册单位,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引发监管部门的注意,也可能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即使有一定的业绩支持,频繁挂证依然会让建造师的职业形象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证书的使用受到限制。
在这种背景下,建造师应该更加注重长远的职业规划,而非依赖短期的挂证行为。长期从事全职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业绩,将更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建造师也应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更高层次的项目,提高自己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全职机会,而非依赖挂证谋生。
结语
随着政策的逐步收紧,建筑行业对于挂证的管理变得愈发严格,特别是带业绩的建造师频繁挂证的现象即将彻底凉凉。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谨慎面对这一政策变化。企业需要调整资质申请策略,避免过度依赖短期挂证;而建造师则应当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短期行为影响职业发展。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发展事业,才能在行业中立足长远。
下一篇: 频繁注册证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