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积金查挂证风波:从热潮到偃旗息鼓,社保才是实操利器
更新时间:2024-12-05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1307         
标签: 挂证

挂证

近年来,随着住建部和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违规挂证行为专项治理的通知,公积金查挂证的工作一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通知中提到,将结合住房公积金缴存等信息对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比对排查,重点核查注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不一致等情况,这一举措让很多人对公积金查挂证抱有极大的期望。刚开始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许多涉嫌挂证的人员被曝光,行业内似乎迎来了一阵强风。但随着查挂证工作不断深入,公积金查挂证的效果逐渐显现出局限性,甚至有些省市已经放弃了这一排查手段。

 

公积金查挂证的水土不服

随着政策实施,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积金情况未必能够完全反映出他们的工作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公积金查挂证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公积金账户虽然封存多年,甚至没有缴纳任何费用,但依然被认定为单位不一致。实际上,在建筑行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缴纳公积金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有国企、央企以及部分地方龙头建筑公司才会为员工缴纳公积金,而大多数地方的中小微建筑企业则没有为员工缴纳公积金。

 

因此,当有关部门想要通过公积金信息来识别挂证行为时,往往会遭遇空打空的尴尬局面。尽管许多业内人士希望通过查公积金来查出挂证现象,但由于很多企业并未为员工缴纳公积金,实际上查出来的可能是没有公积金这一项的空白,而这种空白并不代表员工存在挂证行为。因此,公积金检查成为了一个看似有用,实际上却无法有效识别挂证问题的工具。

 

误伤案例层出不穷

公积金检查的误伤案例也频频出现,许多原本没有挂证问题的专业人员也因为公积金缴存不一致而被误判。这种误伤现象的发生,暴露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现有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许多小型建筑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没有为员工缴纳公积金,这就造成了查公积金时,很多员工的公积金账户长期没有变动,甚至是封存的状态。

 

有些人可能在一开始就做了充分准备,但因为公积金账户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最终仍然无法避免被误判。这种情况不仅给广大从业人员带来了困扰,也让人们对公积金查挂证产生了质疑。政策的实施者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普遍现状,导致这一举措无法如预期那样达到预期效果。

 

社保成为最有效的排查工具

随着公积金查挂证的困难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放弃这一排查方式,转而重点关注社保缴纳情况。社保作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广,且几乎所有单位都需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因此,社保已经成为最具实操性的排查工具。

 

社保的排查方式相对简单、直接,只要在社保系统中查出员工存在重复缴纳或单位不一致的情况,就可以直接认定为挂证。这一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相较于公积金和个税的辅助排查功能,社保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社保的缴纳是强制性的,且信息相对透明,避免了许多因为公积金不一致而导致的误伤问题。

 

个税排查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个税排查的效果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尽管个税信息能够反映出某些员工的收入情况,但个税的缴纳并不一定代表员工的工作单位,尤其是对于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和一些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群体,个税并不能有效反映其是否存在挂证问题。例如,某些人的个税可能是由腾讯等公司代扣代缴,而这些收入并不代表他们与某个特定单位存在工作关系,因此将个税作为主要的排查依据显然存在逻辑漏洞。

 

结语:社保将成为挂证排查的主线

总结来说,公积金查挂证的初衷虽然是好的,但由于行业现状的复杂性,导致其难以全面、准确地识别挂证行为。而社保的普及性和透明性,使其成为了更具实操性的排查工具。随着各地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省市已经开始将社保作为挂证排查的主线,公积金和个税则成为辅助排查的工具。因此,对于广大从业人员来说,社保的合规性将成为未来挂证排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也应当更关注社保的缴纳情况,避免因违规行为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