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发改委加大对项目监管力度,挂证‘凉凉’?
更新时间:2024-02-29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5365         

近日,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10号令《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自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管理办法被认为是对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进行全方位、科学化的规范,尤其对国有资金超过3000万的项目进行了重点监管。


发改委加大对项目监管力度,挂证‘凉凉’?

二级造价师建筑专业招聘


根据这一管理办法,县级、省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将每年组织抽查,监管手段更加全面和科学。现场核查、监督检查和视频监测等手段被采用,利用卫星遥感、可视化监控、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管,将检查情况在审批监管平台进行填报,并向社会公开。不仅如此,该管理办法要求项目一开始就要明确监管的人员和单位,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做到专款专用,禁止资金挪用。特别强调了项目的审批情况和实际情况要一致,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以提高监管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这一系列的监管手段势必能够改变当前一些项目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挂证现象的情况。在过去,备案的项目经理与实际项目经理不一致,挂证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新的监管手段通过工地可视化监控、联网等方式,实时追踪项目进度、人员安排,预警异常情况,有望杜绝挂证。回顾过去,挂证曾在建筑工程领域横行。人们纷纷考证,交几份社保,企图通过挂证牟取利益。然而,社保唯一性的要求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挂证现象得到了改善。监管部门利用科技手段时刻追踪工地情况,发现备案的项目经理缺席时及时预警,使得挂证变得越来越难。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过渡期。人工智能的兴起给监管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例如,未来每个工地可能加设人形机器人进行监管,数据实时传输到相关监管部门,使得挂证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这份管理办法的发布和实施,表明了对项目监管力度的加大,对挂证现象的杜绝态度。在时代的变迁中,从信息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或许将见证挂证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挂证‘凉凉’?或许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改革委员会的决策与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杜绝挂证提供了坚实的法规支持。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