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建考后审核搞双标?
更新时间:2024-01-09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1795         

江苏省最近公布了23年一建考后审核的合格名单,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次审核结果却让人感到有些诡异,尤其是与同样是23年考试的二建相比,更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报道,一共有16111人通过了审核,但在这些名单中,一些单位的审核结果却让人不禁质疑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一建考后审核搞双标?


值得注意的是,一建考试本应只允许工程及相关单位报考,但在审核结果中却出现了一些“非工程”单位的名字,比如中介、乳业公司、街道办、劳务派遣、文化产业公司、旅游公司等,甚至包括公安局和殡仪馆等。这种看似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竟然也通过了审核,让人不禁质疑审核标准的一致性。

在具体的审核结果中,有一些单位虽然从名字上看起来似乎不符合要求,比如办公用品经营部,但实际上并没有与建设工程相关的业务资质。与此同时,一些本应合规的单位却因为单位无相关经营业务而未能通过审核,形成了明显的双重标准。更令人疑惑的是,对于待业、离职、或者灵活就业的考生,审核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些没有单位或社保的考生竟然也通过了审核,而有的却未能获得资格。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不仅令人感到困惑,也让人对审核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


一建考后审核搞双标?

一建考后审核搞双标?


在这次审核中,一些学员在工程行业从事劳务派遣工作,也获得了通过。虽然这在一些地方是允许的,但也反映了一些地区审核标准的灵活性。对于单位归属地,虽然原则上应该是属地化报名,但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异地报名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审核标准的不一致性。

所以这次江苏一建考后审核结果搞双标的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考生来说,审核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给人一种不公正的感觉,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审核标准上要更加明确和一致,以确保公正、公平的考试环境。或者,像一些省份那样明确报考资格和审核标准,让考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困扰。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