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不挂靠总不能用来阁台脚吧?
更新时间:2023-09-03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2749         

最近,证书挂靠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媒体纷纷报道“免考办证”、“证书挂靠”的现象,而这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风险和问题。证书挂靠,到底是一种聪明的赚钱方式,还是不道德的行为?本文将深入探讨证书挂靠的风险、套路,以及其是否合法。


不挂靠总不能用来阁台脚吧!


证书挂靠的风险

今天中国新闻网也发了一篇《证书挂靠,躺着也能赚钱?》并得到各大媒体的转载。证书挂靠的本质是将拥有资质证书的个人挂靠到企业名下,名义上成为企业员工,实际上只需将证书交给企业代管。这样的操作看似可以躺着赚钱,但却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异地“挂证”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由于社保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企业有可能会被查到,从而导致员工的证书被撤回,社保停缴等问题。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的整治行动中已经出现过多次。


其次,证书挂靠中介机构的存在也增加了风险。有些中介机构以“一条龙服务”为噱头,声称可以帮助从培训到办证再到挂靠,一应俱全。然而,这些机构提供的证书往往含金量极低,企业并不需要,而且一些证书根本无法在人社部系统查询,可谓“无根之木”。


不挂靠总不能用来阁台脚吧!


证书挂靠的套路

中介机构在证书挂靠领域游走不息,宣传“岗位缺口大”“证书紧俏”,声称只需缴纳费用,参加培训即可包过考试,还可以通过“挂证”获取报酬。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这些机构往往提供的是自主经营的技能证书,无法在相关部门查询,更不用说在职场上有多大的竞争力。

同时,一些中介机构可能存在不履行合同的问题,拒绝交还证书或将证书挂靠到下一家企业。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损害了证书持有者的合法权益。


证书挂靠是否合法?

证书挂靠行为被明确认定为不合法。它本质上是名义借用,而非真正的就业。根据社保法规定,一个人只能有一份社保,同时缴纳两份社保是存在问题的。社保缴纳的省份必须与实际工作单位相符,不能随意更改。


对于挂靠中介盗用证书的行为,法律也有相应的规定,包括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严重的情况甚至涉及到诈骗罪。证书挂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经济收益,但伴随着严重的法律和道德风险。在如今社保、职称、职业资格证件等数据库联网的情况下,挂证已不再是一门合法的生意。与其冒险涉足证书挂靠的灰色地带,不如通过合法途径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拥有一份具备竞争力的职业。毕竟,躺着赚钱固然诱人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