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ello大家好!好久不见了各位!很荣幸给大家分享我的备考经历和经验,首先明确一下写此文的出发点,我并没有故意卷大家考证的意思,也并不认为考了证就牛轰轰的、要膨胀似的,我只把这些话说给想要考证的你、送给有需要的你。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只希望你们把我当作一面镜子,以我的经历让你们看到我踩过的坑,你们作为参照;我把总结的经验分享出来,你们作为参考;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提炼,做自己的参谋。希望能帮到你们。
一、备考经历与心路历程
我是20年4月底开始备考的,选的建筑,当时也没人带着学,就随意在淘宝上搜一下“一建”两个关键词,花1500大洋买了嗨学的专辅班。因为疫情,五一没去哪玩,就在家看视频,也正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另外,我是一门课一门课的学的,没有四科一起学,学的顺序是:法规、管理、实务、经济,前两科是20年考的,后两科是21年考的。之所以按这个顺序学,原因有二,其一是时间不够,20年刚开始学的时候以为能四科一起考,但没想到会这么费时间,到9月时只学了法规和管理,另外两科一点都没来得及看;其二是我想顺带去考10月的二建(为什么去年才考,原因就不细说了),9月考完两门公共课后再突击二建实务。所以我的一建实务相当于在20年提前粗略地学了一遍。
1.考《法规》。我先学的法律法规,当时新书还没出,我就边看视频边抄笔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抄完了一遍杜诗乐的实景精讲,然后就开始做五年真题,做的时候发现很多都不会,完全没听过,然后就找到相应章节去看陈印的精讲再做题。
2.考《管理》。法规学完后紧接着看杨彬的管理实景精讲,第一章没看完就改成看朱俊文的精讲了(当年嗨学的管理精讲是朱俊文讲的),之所以改,是因为实景精讲包含的知识点只有全书重点的60%,这是我在做法规题时发现的问题,所以就改看精讲(精讲占80%知识点)。
3.考《实务》。看一建实务是21年3、4月开始断断续续看的,当时感觉和20年看的二建实务差不多,就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不就那样嘛,还有印象的!这迷之自信让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啥也没记住,到5月时,感觉时间也不多了,何况21年考试时间还提前了十多天,心里开始紧张起来,就用2倍速开始看精讲,看的过程中凡是王玮说要写的,我全用一个单独的笔记本把章节标题、问题和答案抄下来,问题用的蓝色笔写,答案用的黑色笔写,同时自己做个word专门记录问题(把章节也记好,问题随课程进度更新,没把答案打进去),打印成小册子方便看,上班时间工作忙完时翻一翻,看问题写答案,遇到记不牢或压根没记住的,抄写三五遍、再默写三五遍,不会的就翻自己记的本子找答案。起初我以为要考的都是课上说要写的这些,所以学实务时我在这方面花了太多太多时间,回头一看竟用了两个月才过完一遍精讲,而这时已经是6月底了,真题也还没做、书也还没翻过,同学建议的至少通读5遍、王玮建议的精讲至少过3轮、多做真题摸清出题人思路等等,这些一样都没做到,只能算得上刚刚开始,更况还有一科经济没开始学,内心慌了、炸了!开始病急乱投医,信了什么押题之类的话,于是在B站找了个up买了200的vip班(其实就是卖资源的,各网校资料基本都有,央企培训也有),但资料一大堆根本看不过来,我主要看了嗨学的七八月集训、朱红的部分画书视频,李立军出的题做了部分、学天出的题做了部分,关键是时间不够,只能做到这些。希望大家别像我这样花太多时间去攻精讲的简答题,还是要看书加以辅助才稳。
4.考《经济》。经济是21年7月开始看的,因为听考友说经济很简单,所以看得晚了点,但当我听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问题,这门课对没接触过财务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克星,全是专业术语,再加上我听的是徐蓉的课,这个老师语速很快,所以零基础听起来的感受就是在听一大堆行外话,我硬着头皮听完第一章就放弃了,直接去做真题,却发现真题好多都不会做,毕竟没学过,于是又接着进度看,这回换成了王晓波的实景精讲,这才把后面的看完了。整体看完一遍就练真题去了,当然,正确率都很低,刚开始每回都只考个60多分,有种要炸的感觉,因为平时练都只有60多点,真考时绝对过不了的。这里我不是说徐蓉讲得不好,只是因为我是零基础而已,徐蓉有她的特长,她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因为她以前是出题专家。
二、踩过的坑与总结的经验
1.踩过的坑。主要还是在经济和实务上踩坑了。第一,经济。没事先了解一下经济这门课的内容,天真地以为就是一加一等于二这种数学题,没想到全是财务的专业词汇,完全是外行。第二,实务。起步还是晚了,在精讲上花了太多时间去整理简答题,没必要。以至于后期去信了押题,明明知道押题就是堵,但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买了。
2.公共课经验。一是看课程。建议直接看精讲,前期听课要快速多轮,快比准重要,先搭建框架,直接在B站上面搜就行,公共课没必要报班。看完一遍就可以尝试做真题了,先打个预防针,刚做真题多半会伤心欲绝,这很正常的。如果感觉差得还多,那就再看一遍吧;如果掌握得还行,那就针对薄弱章节多看几遍精讲。看课程的过程中要经常回顾,温故而知新,可以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做个复习计划。二是多练题。做题就做真题,做的时候自己掐好时间,严格按考场时间来。不要太介意做题时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吵闹,因为我考经济的时候外面就有较大的施工噪声,所以先给你们讲一下免得到时候受影响。公共课出题有个规律,即“重者恒重”,重要的知识点每年都会考,只是考法不一样而已,哪些是重点老师会讲的。先把近五年真题做个四五遍,把正确率提到80%以上基本就稳了。做题把握一个原则,一定要把每个题每个选项为什么错为什么对弄明白。其次,多做自己的错题、易混淆题。不会的不懂的尽量自己翻书找原文加深印象。三是瓶颈期。一门课差不多学2个月就到瓶颈期了,因为这时课也听得差不多了、题也做了一两遍了,感觉没什么做的了,就容易松懈、迷茫,我20年考法规和管理时就是这样的,于是我去微博问杜诗乐和杨彬,他们都说一直刷真题、做错题,查缺补漏,坚持到考试当天。
3.实务的经验。一是多背多写。上文已经提过写的重要性了,这里不再赘述,大家尽量多写写,有时你以为你知道的东西,一提笔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尽量用书本语言来答题,少用自己的语言答,否则踩分点不好拿。二是多看多做。前期听课同样是快速多轮,先搭建框架,了解有哪些知识面。听课是被动输入、做题是主动输出,经常做才会到考场不慌。多看课本,该细看的地方就细看,该快的地方就快,精讲上王玮会讲的。面广比点深重要,因为实务出题规律不明显,有时候你不经意间看到的可能就会出现在主观题的某一个小问题里面。三是画图帮助记忆。有数字的尽量把图画出来,比如楼梯、幕墙防火防雷、桩基础、连续墙等等;有些是没有数字但和现场布置有关的,也可以画出来,比如水电路的布置、钢筋加工棚、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裂缝规则、塔吊的主控项目等等;有些是没数字且现场看不出来的,比如21年新增的一个知识点,门窗节能工程在严寒、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应分别复验哪些内容,也许你能理解相应内容,但画个图出来印象会深很多,基本上画两次就不会忘了,很利于做多选题避免被干扰。四是不要盲目地猜测哪些点不会考。这个我就差点吃亏了,结构实体检验那两句话,20年考过的,我以为21年不会再考了,结果真又考了。五是实务这科各题型的分数分布与难易程度对比。实务满分160,40分选择题+120分主观题,其中主观题共有5到大题(每个大题有四五个小问题),第一题20分一般是实操题,第二、三题分别是20分,第四、五题分别是30分比较难,有超纲内容,这5个大题考的内容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裂开]。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招投标装修等等等,所以大家要意识到平时打牢基本功的重要性。没记错的话难易程度是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实操题<超纲题,96分过关而且卡比例,最终分数还会被压缩,我们先简单算一下每个题大概拿多少分才有把握过关,30+15+15+15+15+15=105,分数看似还可以,但仔细想一下,30分选择题算是不太好拿到的,多选题稍不注意就下去了,第一题实操题可能有些人根本没见过,因为是结合现场实际出的题,没做这方面工作的人不太容易拿到15分,第二、三题共40分,只扣10分也不简单,一个细节出错就没了,而且计算题有个特点,只要第一问出错,那后面整个题基本全错了,尤其是结合经济考成本的计算题很容易丢分,最后两个大题得一半的分也比较难,看出题人的心情决定超纲题分值。简答题是穿插在各个小问题里面的,全书这么多知识点,你想想要背多少才能遇到正好考到的那个知识点,概率有但性价比没有选择题高,所以选择题很重要相对也最简单,大家尽量拿35分以上,后面的大题就会轻松一些。六是瓶颈期。我的实务(和经济)貌似还没到达瓶颈期就开始考试了,因为时间太仓促了。若你们到达瓶颈期后,也依然坚持看书做题加总结吧,时刻保持状态,一直到考试前。
4.通用的经验。一是联想记忆。充分发挥出你的发散思维,看到一句话、一个场景,充分展开联想,能想到几个知识点都行,然后继续往下或往类似的展开联想,这样你会发现你的盲点在哪里,然后再去翻书看原文,有时联想来联想去,整本书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你都会涉及。这样效率很高。这里单独谈一下实务,比如看到一栋楼,可以联想到尺寸、材料、施工等,勒脚多高、散水多宽、防火隔离带多宽、穿墙管等细部构造、这个墙角为什么会烂根,质量问题从材料和施工两方面着手考虑,你会发现没想几个点就头晕了,因为这时你的盲点出来了,再去翻书重温吧。二是学会自己翻书找答案。不要太依赖答题app的答案,想不明白就翻书看原文。三是多总结。一方面总结学习成效和方法,另一方面总结自己的易混淆点,易混淆点拿平板或笔记本归类放在一起,便于区分。比如招投标相关的时间节点、专家论证的人员要求、安全和质量等。
三、其他
1.是否需要报班?不差钱的这块可以跳过。一般的班没必要报,有点含金量的班可以报也可以在up那里买资源,但是买资源有个问题,更新肯定比网校官方的慢,一般要慢20来天,这对于后期冲刺还是不太有利的。很重要的现场密训班,更新更慢,资源也少。以嗨学网校为例,七八月集训算是有含金量的班,好像是几千还是1万多,我没买不太清楚,听考友说的。北京现场密训班好像要3万左右,而且名额只有三四十个,有时你有钱也买不到。我就报了8月的案例集训营,500元,分4个模块,每周练一个模块,一共20节课,每个工作日早上十点出一个题发群里给大家练。训练营里有专门的答疑老师,大家问的问题没人能解决的时候他会出来答疑,答疑会一直陪到考试前一小时。20天的训练下来会发现,基本都是往年一建二建的真题摘下来改的(群里考友说的,因为时间不够我没来得及做真题套卷),也有王玮团队认为今年会考的知识点加进去的,平时基础好的人会觉得太简单,我这种没练过题的每做一个都会出错,要么纯粹不知道知识点,要么粗心大意细节出错,比如看错单位,保留小数点啥的,还有的题是答非所问,以为自己答得对,结果压根不是问这回事,这种濒临崩溃的感觉让我进一步赶时间看王玮的七月集训资料、李立军的画书资料等等,就是背写、使劲背写,所以才把手指的茧都捏出来了,这都是自己起步太晚造成的。所以,报班还是有好处的,但包括王玮在内谁也不能保证报了班就能过,所以我只是把我作为例子替大家分析,不能替你们做决定。
2.报班如何选择?我重点分析一下各网校所谓的押题(只有嗨学没有押题,他们的重心是教你方法)。先问下大家,你们信不信押题?如果你信了,那就容易翻车了,押题只是赌博,网校是在堵今年出题人会出哪些内容。我所了解的有学天、嗨学、墨斗。墨斗教育是李立军自己创立的创业公司,他的班很贵,3w多,而且保密性很强,到9月的时候有些模拟题的答案在up那里都没有,他的特点是自己出题,选择题、大题都是自己出的,感觉很难很偏,做得你绝望,他因前几年连续押中两三年的实操题而出名,但今年没押中。学天也是注重押题,也是自己出题,今年也是押的钢筋实操题,所以就有种全网都在押钢筋实操题的感觉,估计各网校也是互相“借鉴”,跟着大牛押,押对了也能说自己押中了。结果今年全军覆没,谁家都没押中,因为出题人也看网校的视频。嗨学自己不出题,教的是方法,掌握了之后感觉就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题爱谁会谁会,能做对的人不到1%”,还有就是靠”蒙、猜“,反正多写不扣分,能得一分是一分。另外提醒下,大家在做其他网校出的题时,有些题出得很难,别花太多时间上去研究,容易误导你,把你的复习方向带偏了,还是先把书本上的整明白,把基础打牢才是硬道理。所以,说了半天我还是没推荐某一家,这真不好推荐,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们,让你们心里至少有个底然后自己做决定。同时,我看到的也不一定准确全面。但若你们真的报了某家的有价值的班,一直跟着他们的进度走的话多半也会过的。
3.加油打气的话。一是要自信。作为过来人看来,一建主要还是偏文科,背的东西太多了,从难度上讲并不难,就算有个别难题也不会影响你通过。主要还是背。二是要自律。这就看自己对自己有多狠了,尽量高度自律,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没效率。也不要每天看完两集课程就感动了自己然后去刷抖音了,一不注意刷一小时啥都忘了,我不爱玩抖音但偶尔打两把王者,但冲刺期王者也是卸载了的。三是要意识到竞争很大。有时没压力就没动力,必须认识到有很多人在努力,你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你学的时候别人在学,你玩的时候别人可能也在学。现在哔哩哔哩在线观看时,在右上角可以看到实时观看人数,你看了会有压力的。我在案例训练营的时候,里面是真的高手如云,我不会的问出来他们能帮忙解答,他们不会的有时问得我一问三不知。还有,群里有个私企的伙伴说,他们公司专门请人去做冲刺培训,七月底就开始的,每天封闭式训练,早上四点起晚上12点结束,他们同事之间学习氛围好了,还熬到更晚的都有,就问你们这听起来吓人不吓人,这就是你的竞争对手。
后序
以上分享到此基本结束,可能有漏的,可能有乱的,可能有冗长的。说白了这就是个应试,虽然考试不是人生的全部,虽然没有证你也可以过得还好,而且有了证也不一定能有多大改变,但既然你自己也想考,大概也是想着有些事就得趁着还年轻抓紧拼一拼吧。上文提及的什么联想记忆、画图记忆、总结等,都是这两年逼出来的,以前学生时代压根没想过这些。OK,想说的话到此结束,最后,送首歌给正在奋斗中的你。
上一篇: 2023年:二建“专业不对口”可以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