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注会《会计》个人学习心得
更新时间:2022-08-24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1842         

注会考试


目前,《会计》这门课复习到第18章。平均每天一章的进度。其中,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各耗费一周的时间。


以上,是我最近两个月的复习进度。在复习期间,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时常出现。因此,想在这里分享一下,零基础学习这门课程必要基础知识。


首先,学习一门知识,基础的概念必须要了解。因为只有了解那些基础的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时候,你才明白他在讲什么。


打个比方,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相互转换的时候,会计分录的入账金额,有时候需要以账面余额计量,有时候又需要以账面价值计量,还有时候需要以初始成本计量。你要是分不清楚账面余额、账面价值与初始成本的区别,做会计分录时的数据就会计算不准确。


再比如,摊余成本,很多章节里面都有这个概念。网上和书上都写的比较复杂,建议初学者,先牢记公式,后面运用多了就会慢慢理解。


所以,我总结出了自己学习《会计》这门课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懂的基础知识。后续还会继续更新,期待你的补充。


1.摊余成本 《会计》教材-金融资产那一章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


2.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额、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的概念

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现值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是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抵减科目。

如果,你购买固定资产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财务处理为:

购买固定资产时,按购买现值,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按应支付金额,贷:长期应付款,按其差额,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3.未确认融资费用及其摊销怎么理解?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是什么?

未确认融资费用,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长期应付款反映的是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其中的利息,所以两者相减后得出的是本金,所以用期初长期应付款-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得出的就是期初的本金,所以用这个期初的本金×实际利率,得出的就是本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即本期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又叫应付本金余额)=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


4.当期损益包括哪些?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它具体包括:

①收入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②费用类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③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

④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很多学员不理解“当期损益”,遇到计算影响损益的题目就犯晕,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个人的理解。

“当期”就是当月或当年等,“损”就是成本、费用、损失等,“益”就是收入、收益、利得等。

损益类会计科目为当期损益的具体表现形式。

损益类科目包括: 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损益类科目的核算范围也就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实质内容,例如企业销售材料,确认收入,计入损益类科目“其他业务收入”,也就是计入了当期损益,再比如,企业支付滞纳金、罚款,计入“营业外支出”,也是计入当期损益。

损益类科目期末在利润表中列示,可以通过利润表来记忆这些平时使用的科目。

计算对损益的影响时(也就是对利润总额的影响),自然凡是涉及到损益类科目的都需要考虑,但同时要特别注意看题目要求是计算对某个时点或某个期间损益的影响,还要注意不同的损益类科目影响损益(利润)的方向不同。这一点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一章都会用到。


5.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关系是: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是将可辨认净资产让所有者进行计量和分配,看享有剩余权益 。

可辩认净资产(Net Identifiable Assets)为可辩认资产与负债的差额。购买企业在确定所购入的可辨认资产和所承担的债务的公允价值时,可以采用市价、账面价值、重置成本、现值、估计售价、评估价以及可变现净值等方法。确定所采用的方法时,必须考虑所购买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在合并日后的预期用途。

 公司账面价值就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股份制企业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受总资产和总负债变动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动。所有者权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与此同时,所有者也必须以其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6.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有什么区别?

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三者的区别如下分析: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对于企业的其他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等备抵类科目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净额”。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企业其他的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债券账面价值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实际投资额,等于价格扣除应计息票收入,即债券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所以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是:账面余额扣减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7.P/A和P/F和区别?

P/A指的是年金现值,如果现金流量有多期,且每期的现金流量相同,此时计算现值时就应该使用年金现值。

P/F指的是复利现值,如果现金流量只有一期,对其进行折现时应该使用复利现值系数。

两者区分的关键是看现金流量是一期还是多期,如果是一期,就用复利现值P/F;如果是多期,且每期的数值相等,则使用年金现值,即P/A。


8.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是什么科目,借方和贷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资产类科目。借方核算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单位确认的享有份额。贷方核算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单位应该确认的投资损失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冲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总结的基本概念,是我曾经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内容大部分来自互联网上其他网友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抛砖引玉,希望初学者学习了解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加油!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