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分数:79+82=161;第二天分数:32+28=60
正文:
回想备考过程,断断续续加起来有三年了。
15年夏天复习了一个多月,然后早早地得知那年暂停考试,就没有继续了。算是熟悉了一遍教材吧,也尝试做了大概1套完整的题,感觉就是做得很累……
16年也还是6月开始才逐渐看教材、做真题。回想起来,当时就是最喜欢看教材,其次看规范,喜欢做选择题,特别不喜欢做案例题。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我想我是因为看书不累,而做案例题太容易有疲惫感和挫败感吧。这有利有弊。好处是对基础知识把握会更牢固,对于答选择题就不会慌,能较快地定位答案大致位置,后来这个好处也延续到了17年考试。坏处是毕竟最后要面对真枪实弹的注册考试,对于案例题,不仅应该弄懂会做,更要做得熟练迅速。总的来说多看书少做题肯定是弊大于利的,这在我16年的考试中也暴露出来。
我最初的复习都是自己看教材看规范做真题,因为身边的朋友都是这么通过了注册考试(身边牛人还是蛮多的!)。直到16年考前1个月,我感觉复习了,但是有种说不出的不对劲,就是知识好像掌握得很不熟练、并且有点似懂非懂,很不踏实。偶然的机会淘宝买到了彭老师的宝典(知识题和案例两本)。因为时间有限,我直接翻两本参考书看,现在想来这样也是偷懒的办法,因为直接看书不累。当时案例宝典用起来感觉太好了,如果自己早点看这书,会学得更扎实。但是这里要小吐槽的是,宝典有错误,淘宝买的时候客服也没告诉我有勘误版(那时候基本没有时间看QQ群,后来知道勘误电子版买书群里有)。正好16年考试考到原题以及原题修改的题,我反正当时拿出宝典直接抄上去了答案,至少丢了4分吧。
16年考前听了彭老师的考前寄语,发现机构里的有些老师总结的很好,印象最深的是讲排水的董工和讲建给的彭老师。
16年的考试结果是,第一天150、160的样子吧,第二天54。
17年很忙,也没觉得这一年要再参加考试。5月中旬忙完别的事,开始翻出了尘封的注册资料。我复习的时候没有完整地过一遍教材,一开始也没有做选择题。一来是,我主观上就认识到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并且16年看教材自己划的重点、写的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归纳,都还在教材上,随便一翻都记得起来;二来是,认识到,你最不想学习或练习的东西,一定是你最弱的东西,所以我开始强迫自己按案例大题的思路分块复习。比如给自己计划这三天巩固完沉淀这个点,接下来4天巩固完过滤这个点,而有些不重要的小章节,我选择先跳过。
我打印了空白真题,买了新版彭老师的知识题、案例宝典两本,还买了老妖精的真题详解(不记得具体名字了,一套三本),认真地下载了勘误电子版。这次买的参考书,纯粹用作真题对答案用。但是又要吐槽的一点是,不同培训机构的真题答案有很多不同,一度我不知道该相信哪家……不过后来想通,这是因为注册考试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考题本身也有很多漏洞,所以我不需要纠结那些争议点,或者就选择相信一家之说,这些本身不会影响我注册能否通过。
最幸运的是,我在考前参加了彭老师上海案例面授班,就是类似冲刺升华班的那种。当时先去试听了一上午,因为试听是免费的,而且自己住的地方离上课地方太近了,骑个摩拜5分钟就到。后来发现去上课的有从天南地北坐飞机赶过来、已经在如家下榻的考友们,莫明有点感动。而且试听完发现确实讲的不错,就选择了报名。现在回想起来,那9天的培训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回去一定保证把当天的讲义整理一下,查漏补缺,重点会转记到教材上。虽然很忙碌,但是和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很愉快,并不觉得累,最重要的是真真实实地弄清了一些点,整个注册知识构架也比较清晰,自己对通过注册考试增加了很多信心。
培训结束后,我忙别的事去了,彻底没看注册的东西有十多天吧。但是十多天后我再次做空白真题,并且是完全按考试的时间一口气做完,感觉依然不错。这时候,我才在频繁的案例训练之余穿插完整做了两套选择题,但是17年的选择题我依然考了160多分。
按时间线回忆了这些,毕竟自己案例分数压线过,但如果要为未来的考生朋友总结下经验,我归纳了几条:
1.不要觉得一天一定要复习多少时间,制定复习计划应该以知识为目标。
所谓的三年的复习,我其实一年中也没花多少时间,除了17年的考前两个月真的还蛮努力,其他时间都有点断断续续。我觉得可以规定自己,某一周一定要完成某一章的知识点。并且,复习的冲刺阶段没必要开始太早,要不然会过早地有疲惫感,而且如果为了通过考试,长时间地耽误生活工作中其他事,也是没有必要。
2.最不想复习的内容,一定是你最薄弱之处,要强迫自己反复练习。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尤其是老考生,前面几次知识题都考分较高,就是卡在案例分上的话,可以主攻案例题。选择题考前做几套就OK了。
3.买新教材、新规范,没必要为了省资料费去看别人二手的。我会在教材上自己做标记、划重点、把一些复杂公式的符号含义写在旁边,自己做的记号自己最熟悉,看二手的我个人觉得会影响看书的思路。
4.熟悉教材、规范的基础上,至少买一套真题详解书,仅作为参考书,需要的时候翻即可,并且不要在争议题上纠结答案。
5.打印空白真题,早点开始做案例真题。一开始没必要也没时间一次做一整套,但是可以放慢速度把真题做一遍,并且是彻底弄懂。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留一套真题考前预演,不同机构考前会出自编题可供练习。
6.是否报培训班、选择哪个培训机构,均因人而异,主要考虑性价比。这个价不仅是报名费上的价格,更是不同复习模式所付出的时间价格。
7.注册考试不仅耗费脑力,还很费体力。坚持两天考试,身体会很疲劳。所以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这好像什么情况都适用)。
按17年的考题看,估计题目会越来越灵活吧,高分肯定不容易,不过只要老老实实复习,像我这样压线过应该还是不难的。希望我的一点总结对其他考生有所帮助!
上一篇: 喜讯!该省22年二建证书可以领取啦!
下一篇: 环评工程师考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