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建筑设计院资质挂靠:从无到有的翻倍过程
更新时间:2022-03-25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196         

我的前单位,是一家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下属设计院,拥有包括设计、施工等在内的多项建筑行业资质,按理说拥有如此众多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单位也不缺各类人才,应该每年都能赚个盆满钵满才对,但奇怪的是,我们一个拥有800多在职员工的大院,结果每年营业额也才5个亿左右,纯利润更惨,还不到5000万。


建筑设计院资质挂靠从无到有的翻倍过程


就在我辞职那一年的年初,我们院来了一位牛人,此人自称王总,之前是和我们同属一个总公司的兄弟单位领导,在前单位也算位高权重,但是国企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胜者为王败者寇,在竞争一把手的时候败下阵来,无奈只能出走我院,有一次中午吃饭,我坐在王总邻桌,听到他和我们大领导的谈话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咱们院有这么多的资质可以利用,每年就算什么都不干也能躺赚5个亿,你们之前都太保守了,抱着金鸡不会下金蛋,你把这件事儿交给我去运作,我保证一年交给你1个亿的纯利润!”

当时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我一直都没想明白为啥在我们看来一堆没多大用的资质就能轻松躺赚5个亿呢?要知道我们现在足足800人辛辛苦苦奋斗一年,也才净赚不到5000万,所以我一直以为王总就是个大忽悠!

但没过多久王总就正式从大领导手里领了军令状,一个人都没从院本部申请,就他自己带着原来的几个手下,以我们总院的名义成立了某某分院,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干了好几单大买卖,据说合同额达到了3个亿左右,当然就凭他们那几个人,各位猜也能猜出来他们的运营模式基本就是倒买倒卖了,事实也是如此,王总首先利用他之前积累的人脉资源和我们院的行业资质,去总公司拿项目,等项目到手了在转包给能做的企业,他就中间吃差价,所以别看人家分院就几个人,照样干的风声水起,完成了我们总院800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我们这才明白原来王总不是大忽悠,而是真的掌握了一套我们这些基层小兵所不理解的财富密码!直到我离职之后的今天,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总所谓我们总院地“抱着金鸡不会下金蛋”的意思,答案就藏在我以前发的一篇文章中,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有看明白的话,点开我这篇文章一看便知:企业资质挂靠VS个人证书挂靠:到底谁才是危害建筑市场的最大毒瘤?

当然我们总院领导的市场运作水平还是比我这个基层小兵不知道要高多少,自从尝到了王总这种开分院模式的甜头后,就疯狂开启了各地开分院的模式,也就是找那种在当地有资源有人脉的人做分院院长,然后利用总院的资质优势助力其拿下当地的各种大型项目,然后再转包给别的公司做,这样我们总院就能以“技术入股”的名义,不花一分钱的成本就能遍地开分院,然后每年享受各地分院利润分成,所以就在我离职那一年开始,我们总院就从以前每年稳定5个亿的营业收入直接跨增到了每年15个亿,净利润更是直接翻了十几倍,着实大赚了一笔!

说实话,建筑行业能有这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这种“资质挂靠”也可以说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整体上这种模式给行业带来的危害是远远大于其正面作用的,这完全违背了当初设置行业资质的初衷,变相的让很多原本不具备行业资质的企业,以鱼目混珠的方式进入了这个行业中参与竞争,而它们的加入也直接拉低了全行业的工程质量和从业人员水平,尤其是对于从业人员个体的冲击更是明显,就以设计院为例,十多年前设计师还是社会大众眼中的香饽饽职业,但现在很多从业人员已经惨的连口汤都块喝不上了,优质高校毕业生们也不再以土木类相关专业作为工作首选,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断了基建狂魔的根了......


  • Copyright © 2010-2025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