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考友在政府官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板块提问,谈到了不少设计院通过开分公司让小型设计院挂资质,导致分公司遍地开花,真正的个人执业并未有效实行,“挂证”寻租现象依旧未得到改善,针对个人执业实行和监管提出了一些想法,得到了住建部的关注和解答,如下:
有些考友看了官方解答之后,感觉答非所问,问的是加强个人执业的事儿,答的是资质改革为企业减负的事儿。
其实,官方的解答,是有一定依据的,就目前为企业减负来说:通过挂靠大设计院,通过向大院交管理费等方式,获得接活的资格条件,进而开拓市场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较高的设计资质被大院垄断,升级资质难度增大,为了接更多的活儿,挂靠管理费的缴纳也是不得以的割肉。一切现象的存在,也必然有一定的理由。而通过简化资质标准、优化审批方式,放宽对企业资金、主要人员、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的考核要求,让更多那些“分公司”都摆脱“管理费”,真正升自己的资质,用自己公司的资质接活儿,也许是为企业减负的初衷。
通过官方的解答,也进一步验证了之前:“挂靠院太多,为了整治挂靠院和挂证问题,出台的相关简化资质标准放宽要求”的传闻。
至于网友提出的加强个人执业,官方并未作出解答。但注考君认为,个人执业的困难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待遇随着个人执业的提高而增加,增加话语权,而不是沦为企业背锅的工具,简单的讲:“一是提高待遇,二是项目真出了问题,企业会不会来捞我们?还是完全被企业甩锅?”毕竟注册工程师可能会跳槽,不可能只在一家企业执业,如果个人执业的结果是个人来承担所有责任,那企业无任何责任的话,以前注册工程师沦为画图工具,现在还要替企业承担所有风险,而企业高层舒舒服的数着钱,一点儿责任没有,这才是最悲哀,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个人真心无法承担起那么大的责任。
对于个人执业,注考君提出一些想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注册工程师个人执业,可以效仿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简单的说就是多企业执业,实行签字盖注册章制度,并不只服务于一家企业,这样可以调动注册工程师的积极性,也不会只受一家单位的捆绑和牵制,既然多点执业,有需求就有供给,待遇市场化,真正的让注册工程师有自己的话语权,也愿意为自己的执业结果来买单。同时辅助以个人执业保险制度,让个人执业更加有保障。以上仅仅是注考君的一些想法,还有许多未完善之处,欢迎大家探讨和补充。
最后,官方解答中提到了:“下一步征求各界建议,细化标准和要求......”也进步一透露出征求意见稿即将发布的信号,征求谁的意见?谁可以提意见?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能只征求“专家”、设计院高层、企业高层、行业协会高层的建议,还要听听底层的声音,因为底层也是利益相关者,如果行业的最底层都没有了,设计行业还找谁来宰割呢?现在高考志愿填报,土木类已经彻底沦陷了。就中山大学来说,将土木和计算机合并为计算机大类,大一结束后根据成绩来选择专业的做法,也是对土木就业形势惨淡的无奈抉择。
即使我们是韭菜,也要向着阳光生长,还要绽放!最起码让我们开一次韭菜花,别一直收割,一直收割,好嘛???
下一篇: 专家各种坑!各专业难度分析(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