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为何建筑公司乏资金了?
更新时间:2022-07-24       来源:325建筑人才网       浏览次数:561         

资金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就像是一个人的血液,它是一个公司进行一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一家公司经营不善、经济衰退、利润下降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的问题。

自2000年起,二十多年来,建筑产业一直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但是,在这一行业不断扩张的背后,是日益激烈的竞争,从2000年的四万七千家,到2019年的十四千家,特别是住宅建设,更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像是一场血战。有些施工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甚至会彼此降价。而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也纷纷涌入建筑业,阿里巴巴掌握了云技术,拥有成熟的智慧建造技术,拥有庞大的资本,这对很多建筑公司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在这个“僧多粥少”的年代,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虽然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但是建设工程公司的资金周转依然很困难,许多公司的负责人都在想方设法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使其在严峻的建筑业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寻找融资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问题的根源,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短缺?


为何建筑公司乏资金了?


一、资金短缺的外在原因

1、建设市场的总体情况

从供求关系来看,目前的建材供不应求,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供给者的利润是有限的。目前,建造产品的制造商“建筑公司”的数目还在增长,供应继续增长(见图1),因此,如果公司的业务运作正常,那么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利润将会被压缩。同时,开发商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也就是开发商的积极的市场,也就是买方市场。由于最初的追逐利润,开发商、业主等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设置许多“霸王条款”,而开发商则必须要接受,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建设项目就有潜在的亏损风险。

图1供需关系

“十三五”以来,中央对政府楼堂馆所建设进行了严格控制,同时,国家坚持“房住不炒”,制定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针对房地产炒房、炒房等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控,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资金运作,作为身处下游行业的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严重影响,举步维艰。

2.地方政府的保护与相关政策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保护下属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行政收入和税收等,都会设立一定的投资门槛,比如支付建设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资保证金等。有些地方还规定了特殊的审批、备案事项,或需要当地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或者让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入省(市)手续等等不合理的准入条件,或开工前置行政条件,为建筑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多,一些环保政策的出台,对施工企业的正常、有序的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工、机械成本、混凝土、碎石等成本也相应调高,造成了成本的持续上涨,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

3.施工单位的索赔和付款

在工程的全过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都会对工程公司的资金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1)竞标。在投标之前,要提供担保或投标保证金;在招标阶段,由于处于竞争优势而低价;在签署工程合同时,需要交纳履约保证金,还有一些业主、开发商拒绝接受银行担保,以工程公司交纳的保证金来支付工程预付款。

(2)建筑工程。由于降低了施工方提交的工程量,随意变更图纸工程量和程序,造成了工程造价的上升。

(3)经费的运用。由于监理的过度,导致建设单位资金的使用僵化,无法灵活地决定资金的使用。

(4)交易。在结算期进行合同的签证、工程量的变更和相应的进度款的支付,有意地增加审批程序和延期付款。

(5)质量保证。业主和建设方将会拖欠较高的质保金,延长保修期等。

而且,拖欠工程款几乎成了行业的常态。在建设领域,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诚信制度不完善、建筑市场供需不平衡等原因,导致工程公司拖欠工程款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切实、行之有效的资金回收手段,施工单位能拖延就拖延,或以各种原因竣工不决算或决算审价机构久拖未决,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来越大、账龄越来越长、资金不能正常地流入企业,导致企业变现能力弱化,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同时大量的生产经费被无偿使用,导致资金流通不畅。建筑企业背负着重担,带着“镣铐”在运营,面临着生命危险。


二、资金短缺的内在原因

1.投资建设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垫付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潜规则”,有些建筑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为了达到投资的目的,前期投资往往会以较低的标准来计算,然后再由施工方垫付。那些没有钱的,就会去找一些有实力的建筑公司来投资。建筑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明知道投资会有风险,但也知道供不应求,哪怕心里有再多的抱怨,也不得不接受。

垫资入场是一种“伪投资”,它是以投资带动建设,表面上是投资,实际上是垫资。很多建筑公司都是依靠少量的投资才能拿到大量的建设项目,而建筑业的性质是服务性的,以轻资产为主,仅靠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了后期,开发商很有可能会因为投资商的资金问题,被迫接受整个项目,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

2.费用支出的增长

随着政府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收费也随之出现,诸如标牌费、文明施工管理费、环保费等非生产性支出也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收入的增加,工资附加费的增加,五险一金的社保支出也随之增加,数额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原料价格的不断攀升,技术设备的更新,使得企业的资本投资增加,项目费用增加,企业的投资与产出的不均衡,使得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缺乏理财观念

建设工程公司在进行生产和运营时,所需要的流动资金,除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小部分,其余的流动资金都是通过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永续债、债转股、可转债、基金等合理的融资手段来盘活资产。传统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着重产值、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等思想,资金管理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都是多头账户,而且这些账户的数目,有几百个,有几千个。企业不能进行集中管理,不能进行资金的统一调度,不能有效地控制资金的使用。

4.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

工程资金的收支规划不全面。在招标阶段,大部分施工单位主要关注造价、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与资金直接相关的支付方式、支付具体要求、付款方式、付款方式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或计算较为粗糙,致使工程实施时资金短缺,常常造成工程管理陷入被动。

工程建设没有经费的规划。在工程建设阶段,资金利用规划没有与工程进度、合同支付协议相结合,或者是预算编制水平不高。工程款收支、缺口、结余等情况不明,工程款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及时追回、付款,造成后期与供应商、分包商之间的矛盾大幅上升,调解无果、累积起来,诉讼将是最后的选择。

没有建立和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而一些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企业组织的生产和运营的基础。项目部要求精益求精,而预算管理体系不能把项目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精细的管理,对项目资金的收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与控制。“人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人在通往地狱的路上”,好的理财能让公司的运营更上一层楼,登上天堂;相应地,如果公司的资金管理比较糟糕,那么公司就会逐渐走向“地狱”。解决建设单位资金短缺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弄清楚了建设单位的资金来源,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弥补短板,强化自身的资金管理,充实资金,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 Copyright © 2010-2024 挂靠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5